用指尖记下好习惯,用网络传递正能量。持续半年的郑州市“网聚正能量”系列评选活动引起了各界群众和参与单位的高度 为了加强郑州市网络问政工作,拓展和强化用多渠道弘扬正能量,用新手段讲好郑州故事。6月2日,“网聚正能量,讲郑州好故事”郑州市新媒体影响力评选暨郑州网络问政行政平台“心通桥”年度先进单位颁奖活动在郑州晚报M酒店举行。这也是郑州市首次对 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峰,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法建强,郑州市政协副主席吴晓君,郑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西平,郑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戴春枝,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兼郑州市委网信办主任石大东为获奖的先进单位和 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达到7.1亿人,人均每天上网达到4个小时,截止年底,河南网民的规模接近万,居全国第六位,而政务自媒体数量全国第一。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法建强
在“互联网+”的时代,新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交流方式,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键盘侠”,但在万声喧哗中如何让自己在公共空间的发言更客观理性文明?在“舞刀弄枪”时怎样保证自己的网络言行遵纪守法不危害他人?这是值得每个网民深思的问题。
郑州市政协副主席吴晓君
郑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西平
在此背景下,“网聚正能量,讲郑州好故事”,就是深刻认识到了当前互联网发展态势,充分认识到了当前的媒体形势,多维度深入探索网络与媒体,网络与政务的结合。
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俊峰在颁奖典礼上向获奖单位表示祝贺,并向全市余名心通桥管理员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他说,“郑州市新媒体影响力”“郑州市网络问政行政平台‘心通桥’年度先进单位”评选和表彰活动,是郑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网之道,打造网络环境新气象,充分发挥榜样力量的具体实践。
张俊峰说,“心通桥”将网络问政模式从单一渠道拓展到闭合互动循环系统,进一步拓宽了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监督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了各级社会管理部门的行政效能,切实践行了群众路线,与全市中心工作契合互通,更加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郑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戴春枝
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兼郑州市委网信办主任石大东
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郑州市委网信办主任石大东告诉记者,郑州市的网络问政平台“心通桥”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国信办就其网络问政模式也发专门文件向全国推广,心通桥是郑州的一张名片,更是我市疏解民意,畅达政令的百姓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希望心通桥进一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扩大用户,把更多的舆情化解在发生之初,同时也能够扩展视野,探索互联网+政务的新模式,把心通桥的现有成熟平台、现有忠实用户充分利用起来,为郑州的移动政务建设,做出新探索,产生新亮点,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软实力建设,添砖加瓦。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
网上走群众路线做得好,心通桥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在过去的一年,“心通桥”的各职能单位积极践行网上走群众路线,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不断提高各级社会管理部门的行政效能,涌现出了一大批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先进单位。根据“心通桥”后台大数据分析统计各单位对网友诉求的办结量和办结率,结合网友满意度专家评审的意见,评出年度先进单位。
其中,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等13个委办局,金水区,二七区等8个县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环保局等15个县市区属委办局,郑东新区如意湖办事处等15个乡镇办,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等5个公共服务单位,共5组获得了网络问政先进单位。
据悉,“心通桥”是郑州市社会公共管理的外延平台,是郑州市政务服务网络化、网络助政、网络行政的一张名片,是连接政府和市民的畅通之桥、便捷之桥、有效之桥。运用了网络这个具备无限可能性的平台,开辟了一种新型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及相互流转”的问政管理新模式。
“心通桥”自上线5年来,已经受理各类网民诉求及建议近15万件,帖子办结率达到83%以上。
郑州新媒体影响力评选百万人次参与
近年来,新媒体尤其是 活动开始后,用一个月时间在“中原网”和“郑州圈儿”等 据了解,这也是郑州市第一次对新媒体的影响力进行的评选。
郑州
此外,在此次颁奖活动上,经过一年时间对郑州
调查显示,郑州的
此次白皮书报告从内容、平台、推广、运营特点等方面反思郑州市
白皮书中指出,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逐渐成为过去,淡出历史舞台,服务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以后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在颁奖活动中指出,期待郑州市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较好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