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密新闻
新密发展
新密美景
新密美食
新密教育
新密政务

重磅年中部县域经济百强榜发布,

重大喜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5日讯赛迪顾问近日发布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显示,年,河南、湖南、湖北县域经济成绩突出,在中部百强榜单上分别占28席、24席、21席,持续领跑中部县域经济发展;安徽省占18席,正逐步追赶第一梯队;江西省、山西省分别占有7席与2席,依然处于相对较弱态势。此次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以中部六省(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除市辖区、林区以外的个县级行政区划(包含92个县级市、个县、9个自治县)为评价对象,建立以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3个一级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总值、近三年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给出评价。其中,河南省、湖南省较年分别减少6个和1个席位,湖北省、安徽省分别增加3席,山西省增加1席,江西省数量保持不变。中部县域省际间竞争逐步加强,由“一省独大”逐步调整为“三省并进”的分布格局。从入榜率来看,湖北省以32.8%排名第一,成绩较为突出;安徽省以29.5%的入榜率位列第二;河南省与湖南省差距不大,入榜率分别为26.4%和27.9%;江西省入榜率较低,只占到了9.5%;山西省则只有2.2%的入榜率,整体发展水平较其他5省还有较大差距。从TOP10来看,湖南省表现突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稳居前三;河南省在Top10里占据4席,为数量最多省份;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分占1席。中部地区TOP10县(市)在-年间只有位次发生微小变动,依次是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新郑市、南昌县、巩义市、肥西县、荥阳市、新密市、大冶市。中部地区TOP10县(市)除大冶市外,均为省会城市周边县域,由此可见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依然显著。新入榜县市共有14名,分布在榜单87-名次,分别是应城市、颍上县、萧县、涡阳县、蒙城县、兰考县、湘阴县、泽州县、沙洋县、阳新县、监利县、凤台县、太和县、公安县。其中安徽省与湖北省分占6席和5席,代表了中部县域发展的“新势力”;河南省、湖南省、山西省分别据1席。年,中部地区共有19个县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有3名新入榜县市,分别是济源市、枣阳市、汝州市,占比近20%,进步成绩显著。同时应当看到,仅有5名中部县域进入全国TOP5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认为,中部县域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路径,不断提高总体发展水平。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将发展规划拓展到中长期,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保证政策信息的连续性、前瞻性和建立产业发展高地全局性;二是建立产业发展高地,结合自身优势产业,积极对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做好招商引资,同时加强同中心城市的连结互动,充分利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尽可能集聚要素资源,实现产业跃升式发展;三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第一产业专业化、第二产业智能化、第三产业高端化,促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四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建设,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构建大数据决策平台,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以此保障人才和资金的高效利用。

年赛迪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

新密市位于中原腹地、嵩山东麓,是华夏文明之源、山川密境之城。距省会郑州30公里,市域面积1平方公里,人口80万,辖1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风景区管委会,跻身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55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62位、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72位、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第32位。河南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新密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和经济发展质量、发展规模水平、发展结构、发展效益、发展潜力活力、民生幸福评价等指标均居全省个县(市)前5位。新密文化底蕴深厚,被命名为“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岐黄文化发祥圣地”,也是《诗经》中《郑风》《桧风》的产生地。公元前年始置密县,年撤县建市,有打虎亭汉墓、古城县衙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古城寨遗址、李家沟遗址分别于年、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超化吹歌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自然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44%,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河南省生态市、河南省园林城市,伏羲大峡谷、三泉湖、红石林、神仙洞等景区风光秀美,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九里山休闲运动基地游人如织。交通区位优越,地处郑州大都市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中心地带和郑州航空港经济圈,郑少、郑尧、商登高速和郑登快速通道、大学路南延等骨干路网畅通便捷,国省干线“八纵八横”、县级公路“四纵七横”的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产业体系完备,产业结构调整为2.5:49.8:47.7,新材料(新型耐材)、家居和品牌服装2个千亿级产业基地,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造纸、电力能源、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等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提质提速,荣获国家环保装备制造基地、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河南省首家质量强市示范市。城乡一体发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5万人,超化、大隗等四个中心镇协调发展、宜居宜业,全市建成在建新型社区78个,入住群众17.9万人,城镇化率达61.6%,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县(市)。近年来,新密市按照“融入郑州、对接空港、创新驱动、持续转型”的总体要求,以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为统揽,围绕“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大力推进交通路网、新型城镇、现代产业、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五个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富裕、文明、美丽、时尚、幸福“五个新密”,保持了经济社会转型提质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亿元。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获得更多新密新闻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mishizx.com/xmzw/5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