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农村大学生学生会,年春节将举办第13期学生会,第一届参会的初三学生现在都大学毕业参加工作。”2月11日,来自新密市大隗镇龙王庙村,“新时代农村大学生学生会”发起人之一的卢有彬兴奋地告诉记者。
(资料照片)
年成立,初衷是为了让初中生继续学业
据了解,这是新密市首个农村大学生学生会。卢有彬回忆起学生会成立的来龙去脉:改革开放中期,高中和大学的入学率仍然很低。更可怕的是还有部分中学生厌学辍学。针对这种情况,黄洼村有识之士打破常规,敢闯敢试,硬是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年2月8日(农历大年除夕)晚上7点整,黄洼组张灯结彩,鞭炮齐鸣,村民自己动手搭建午台召开“时代农村大学生学生会″成立庆祝大会。大隗镇政府干部黄保新和村委干部郝殿卿、镇教办主任曲俊伟和书记张得昌到会祝贺;村小学校长郑国照、中学教师孙晓丽、大学生代表、高中生代表、中小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纷纷登台演讲,大家铿锵有力,激情振奋的发言迎来阵阵雷呜般的掌声。原计划两个小时的会议持续到晚上十点半钟。全组男女老幼多人冒着零下十几度的寒冷一直坐在台子前稳丝不动。最后在一首高昂动听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集体大合唱歌声中才恋恋不舍的渐渐散去。卢志鹏把探家旅游用的录象机扛到现场,尽力地把会议进行的全过程活灵活现的摄录了下来。后又制作成光碟存放至今。
据了解,该村新时代农村大学生学生会由三部分组成(即小学部、中学部、大学部)。各部设一部长职位。该会还明确规定了八项义务,保证工作扎实有效。
(资料照片)
家长重视教育,子女纷纷成才
时代农村大学生学生会在组织活动初,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学生会发起人之一的卢有彬,为了让其长女晓娜能顺利地读完武汉大学学业,曾忍痛割爱,卖掉了自己朝夕相处、操作熟练的出租车,千里迢迢,乘坐火车送长女去武大就读,如今,其长女晓娜已从武大毕业,步入社会,在上海工作。家庭教育效应是无形的。在其长女的影响下,次女晓丹、三女晓静,也先后读完了中州大学和许昌学院。毕业后,姐妹二人也在上海就业、工作、安居乐业。
(资料照片)
硕果累累,广受好评
汗水赢得成绩,成绩赢得发展。截止于年12月,黄洼村民组65户家庭,余人。考上大学6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14人,专科生43人),占适龄青年比例52%;中专生16人,占适龄青年比例14%;大、中专生共计76人,占适龄青年人的总比例的66%。12年来的实践过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时代农村大学生学生会的成立,开创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先河,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了农村阵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教育,而黄洼村民组“首届农村大学生学生会”是在实施一项伟大教育工程的阳光活动。”时任镇中心校校长曲俊伟表示。
“这样的活动早办几年,该多好呀!我也要妹妹参加,要让他们懂得为啥而学习,怎样才能学好......”青年学生黄景帅激动不已。
年1月30日,新密市实验小学原校长卢建峰评论:处世无如为善好,传家惟有读书高。这是大隗镇龙王庙村黄洼村民组的祖训。守望着黄洼文化的卢有彬先生和黄玉田老师,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对黄洼文化底蕴赋予新的内涵,十多年来,坚持以“大学生时代农村学生会”为载体,把全村人趁寒、暑假集中起来,让大学生介绍学习经验,搭建中、小学生同大学生互动的平台,提供家长与家长交流培养孩子的机会,既激发了中、小学生学习热情。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真谛。涌现出了许多家长支持孩子读书的感人事迹,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其中有一年十二个初中毕业生,有九人考入大学。现在全组基本家家都有大学生,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值得学习弘扬。
新密时报记者朱胜利通讯员黄玉田卢有彬
新闻报料-
广告招商-
《郑州晚报新密时报》,谢谢你的阅读!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