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的超化镇,是一个工业重镇。同时它自身的繁荣兴盛,发展成长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佛教、佛寺”的影子。就连“超化镇”名字,也是取自佛经之中:“超脱众品,化育众生”。
被称为:“新密小江南”的超化镇,由于供奉有佛祖的真身舍利子,名震中原!吸引着大量的虔诚信徒,前来顶礼膜拜。每每都是“人满为患”,香火可谓是:“新密之冠”!
(一)、超化寺
超化寺,由于没有实证可以作证它的修建年份,但是专家们普遍赞同:超化寺始建于:东汉桓(huan)帝初年(公元年),距今已经年历史了,将近两千年了。它曾经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在唐代香火最鼎盛的时期,寺内的僧侣一度达到了人!可谓:“空前绝后”。
(新密,老式豆腐脑)
(二)、超化寨
在超化镇的西边,有一座外形酷似“欧洲中世纪城堡”的建筑,它就是:“超化寨”。
(新密,早点)
它建于明朝末年,寨子三面环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现在寨子里面还保存有明清时期的民居多间。距离超化寨不远的就是:郁郁葱葱的九里山,还有“喷珠吐玉”的金花泉,以及不远处清澈见底的双洎河!正是有了这样的“景致风物”,超化镇才被叫做:“秀水小江南”。而这样的景致,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墨客,前来打卡参观。
(新密,钵钵鸡)
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就把“开封市”和“超化镇”,做了一个对比,说道:“却恨汴梁三日醉,不来此地过重阳!”
(三)、超化吹歌
吹歌,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吹奏乐演奏形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赞誉为:“宫廷音乐的活化石”!
超化吹歌,大约起源于夏商周三代时期。并且吹歌的曲谱记录方式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超化吹歌本来只是在皇宫、贵族之间流行演奏,在民间是绝对禁止的,可谓是上层阶级专享的:“阳春白雪”!
(新密,早点铺子)
但是,到了明朝的景泰年间,有一位密县籍的老翰林致仕(退休)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新密市。有一次,他去超化寺参拜的时候,就把吹歌教授给了当地的僧人。僧人们便把吹歌在寺院中,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到了清朝初年,大量的僧人还俗。而使得吹歌在超化的民间扩散开来,并且由此而改名,叫做:“超化吹歌”!
(新密夜市)
(四)、超化美食:豆腐脑、挠凉粉
超化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美食多种多样。但是,最受欢迎的还是老字号的豆腐脑和挠凉粉。
超化豆腐脑,跟其他地方的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它的豆腐脑要在其中加入咸汤,还有加入红豆腐丝、面筋块、葱花、姜丝、黑木耳等等,用来调味。
(超化,豆腐脑)
吃进嘴里的每一口,都是鲜嫩爽滑、咸香麻辣的。常常使得很多食客慕名而来,只为了品尝这一口的“与众不同”。由其是超化镇的“康记豆腐脑”,场场爆满、比肩接踵!
超化凉粉是本土小吃,主要是以绿豆为原材料,再按照比例加入白豆、扁豆。调和均匀之后,加水一起浸泡、研磨。研磨之后再进行搅拌和过滤,一般过滤出来的第一层是粉浆,可以用它做出来:酸甜的粉浆面条。
再接着过滤,第二层就是黑色的粉浆,用这一层做出来的凉粉是深色的,也叫做:“黑凉粉”。它一般就是用来做“炒凉粉”的原料了,很少用来凉调,因为口感比较的生涩。
(新密,黑凉粉)
第三层过滤出来的就是白色的粉浆。它就是超化名吃“挠凉粉”的主角了。它加工好之后,就是晶莹剔透的“白凉粉”。用“小挠子”,挠上一碗白凉粉,再加入蒜汁、姜醋汁、红辣椒油,撒上一把十香菜,那简直就是:“人间极品”。也是每一个新密人,夏日里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