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江西发布」
没戴口罩,20秒被传染
11月12日,河南省周口市召开“周口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会上,周口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良杰介绍,截至11月11日24时,周口市本轮疫情共确诊16人,无症状感染者1人,均在扶沟县。本轮疫情主要通过社区传播、学校传播,传播链条清晰,重点人群、重点区域的传播范围明确,整体传播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周口市疾控中心主任冷冰介绍,周口市扶沟县本轮疫情首个病例,系在新密没有戴口罩,与感染者交叉20秒被传染。冷冰提醒,戴口罩非常重要,进入商场、超市、酒店等人员聚集场所,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一定要佩戴口罩,配合做好测温、验码。
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常态?
钟南山:
实现完全开放需要几个前提
11日晚,在广州举行的年全球市长论坛全体大会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作专题演讲时,分享了中国城市抗疫经验。
资料图:钟南山。中新社记者盛佳鹏摄
钟南山表示,中国的疫苗是有效的,今年5月广州出现Delta变异株时,接种过疫苗的患者无一例重症。
他特别指出,接种完两针疫苗后,还需要接种加强针,因为“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mRNA疫苗,一疗程后半年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下降”,他表示,目前全球的疫苗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各国正在探讨如何加强免疫”。
钟南山介绍,接种第3针疫苗后人的抗体增加很快,但半年以后也会下降。研究数据有老人和小孩,两组数据都显示,接种第三针半年以后抗体和接种2次疫苗获得的抗体最高点差不多,证明了接种第3针的效果。
钟南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一方面要重启经济,另一方面要预防传染,“这就需要精准防控”,钟南山特别指出,精准防控并不意味着层层加码,加码太多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对于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常态?钟南山认为,在将病毒病死率控制在0.1%,复制指数控制在1.0—1.5,传播系数降下来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完全开放。但要实现这些前提,需要采取全民接种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将社区群防群控常态化,并研制有效药物的措施。
其中,群体免疫的产生靠两条途径。一是采取无干扰下的感染,即自然感染,但需70%—80%的人群被感染,按照2.1%的死亡率计算,通过自然感染实现群体免疫,全球死亡人数将达到万人,钟南山表示这条途径是不现实、不科学、不人道的。
另一种实现群体免疫的方式为大规模疫苗接种,即使大部分人有免疫力,从而遏制传染病传播,这需要2-3年时间的全球协作来实现。截至11月9日,全国已有10.73亿人已完成全程接种,.3万人完成加强接种。“一隅不安,举世皆危。”钟南山再次强调,疫情防控一定不能松懈。
张文宏:
新冠疫情不会彻底消失
第五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11月12日开幕。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博览会的医疗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做“传染病消除:挑战与未来”演讲。
新冠疫情不会彻底消失
他表示,新冠疫情不会彻底消失,即便疫苗接种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还得继续实施非常强大的公共卫生政策。多国经验证明疫苗虽然无法完全阻止病毒传播,但也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面对复杂的国际疫情形势,国家一定能够保持战略定力,不会盲目地开放,也不会盲目地进行封锁,而将依靠科学在充分控制疫情的情况下,实现生活的正常化。
依然要依靠疫苗建立群体免疫
他表示,中国通过强大的公共卫生清零能力,彻底遏制了新冠疫情第一波的大流行。接下来,在没有达成自然感染群体免疫的情况下,就要由接种疫苗达到有效的群体免疫。
在科学控制疫情的情况下实现生活的正常化
中国的整体防控策略将如何调整?“今天我们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国际疫情形势,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够保持战略定力,不会盲目地开放,但是也不会盲目地进行封锁。我们一定是依靠科学,在对疫情充分控制的情况下,实现生活的正常化。”张文宏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也充满希望。今天的疫情防控一定走的就是这么一条道路。”他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