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是我国著名的远古神话,也是我国十大古代爱情故事之一。在新密市牛店镇月台村,自古流传着嫦娥奔月的传说,村里不论老幼,都会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村西有一座观月岭,岭上有一座望月台,相传为嫦娥奔月处,也是宋代赵匡胤赏月处。
相传,嫦娥与丈夫后羿居住在月台村,两人为了能够长相厮守,后羿到西王母那里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嫦娥却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于是她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后羿团聚。当地还有一种说法是,嫦娥本是女娲之女,经常到望月岭北面的洧源河游玩,被天上的天蓬元帅看到,就下凡戏弄嫦娥,嫦娥不受其辱,食下仙丹,升天而去。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五代后周时期,20来岁的赵匡胤听闻月台有嫦娥奔月的传说,特地前来赏月。当晚的月光如同水银泻地般皎洁、明亮,洒在身上,心旷神怡,赵匡胤心中大喜,许下了做皇帝的心愿。后来如愿做了宋朝的皇帝,回来重修了月台。
如今,每逢农历十五,月台村群众都会来到望月台,祭拜月亮,许下心愿。祭拜供品一般是月饼、核桃、花生、枣等,然后烧香、叩头,围绕望月台跳经担舞。祭拜从下午开始,延续至夜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到二月初二,月台村家家户户挂灯笼、吊挂彩旗,全村敞亮,村民们坚信嫦娥是在这儿奔月了,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迎接嫦娥回来。
专家认为,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新密流传了几千年,历史上还遗留下一些村名、地名,寄托了人们朴素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把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来,然后再完整地传承给后人,十分有意义。年4月9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重大新发现”集中采访活动来到月台村,对新密“嫦娥奔月”的传说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年3月21日,观月岭修复工程奠基开工,新密“嫦娥奔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进入了新的阶段。年7月,嫦娥奔月传说被新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新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溱洧民间文艺》杨建敏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