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密新闻
新密发展
新密美景
新密美食
新密教育
新密政务

徐州人在新密学习玉雕的经历,故地重游感慨

年的6月22至24日三天有闲,作者不畏暑热又赴河南。

由徐州经郑州到新密,沿途满眼皆绿。没有了黄泛区,没有了盐碱地,夏日的豫中大地万物生发,蓬勃着活力。

回忆旧事,总会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因为密县(现在是新密),我知道了密玉。

那是年10月,我进入徐州玉雕厂开始了学徒生涯,12月即在新学员中被选送到外地去培训学习。这在当时的工厂里,能够被选送外地委培既是信任器重,也是荣幸和令人羡慕的事情。

厂里确定我和续晋安、杜庆松、苏正业、程铜5个学员,到河南的密县玉雕厂委培学习,另有5名女学员到南阳玉器厂学习,时间半年。由厂办曹存效师傅带队送我们前往。

一夜火车朝至郑州,然后是长途汽车到达密县。密县玉雕厂热情地欢迎我们,给我们5人各自确定了师傅:2人炉瓶、2人杂件、1人花鸟。我的师傅是炉瓶一组的组长王国卿。那时厂与厂之间的技术支援体现的是无私和友谊,像《龙江颂》,是一种革命的情怀。

17岁的我,第一次离家出远门,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而且,我还是外派密县5人学习组的组长。

密县玉雕厂在当时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地方国营性质的厂,当地人能够进县玉雕厂里工作是很风光和体面的。厂里技术氛围浓厚,所雕刻玉材大都是出自本地的密玉,当时密玉雕刻不讲俏色,都是一色或者绿,或者白,产品经由天津外贸“出口创汇”。

我就是在密县玉雕厂认识了密玉。半年的委培学习,王国卿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出坯焊工具、磨大型掏膛子、做环子了面,他既严肃又认真,是我走上玉雕道路的领路人,回想起来,至今仍然心存感激。

当时密县生活条件艰苦,食有粗粮。厂里经常加班加点,这倒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记得我在半年时间里学会了焊铁工具、淘金刚砂,从出坯到了面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密玉小圆瓶、双耳方瓶、岫玉鸳鸯瓶等4件“活”。

到6月底委培学习结束,厂工会主席刘来印接我们返回徐州。因为是经过“外派委培”的,自己有使命感责任感,回到厂里我便开始了独立制作,由简单到复杂设计雕刻完成产品。

这就是我人生走向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与密县结下的玉的情缘。因为密玉(了解熟悉玉种),我近年来格外地留意密县(现在的新密市)。

年初,阔别40年后我有机会到了新密市,由河南省政协肖副秘书长和青年密玉雕刻大师宋海涛作陪,我专程到密县的老县城寻觅旧踪。

光阴荏苒40年。很难得的是,老县城还没有拆迁改造,老玉雕厂的旧址大门还在,从城东我们当时住的“人民旅社”到城西玉雕厂的那条穿城主道还在,这就是我40年前早出晚归走过的路!只是现在看起来,又细又窄,唯一变化的是路面铺了水泥。

寻觅旧踪,了却心愿,感慨的是逝去的光阴!

又是三年过去了。

此次来新密,欣闻两大好事:一是老县城将文化保留改造文化,一是密玉雕刻将建造产业城。据说已有巨额港资意向投入。

又闻,密县老县衙已经恢复原貌,值得一看。

恐要拆迁,说变就变。时不待我,还是由宋海涛陪同,小雨中我再去老城。

密县,始于春秋,形成于战国,定制于秦。

密县县衙历史悠久,一直是方圆百里密县境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古县衙所在地,原古名为法桥堡,隋代由密县县东大隗移此。

密县古县衙始建于隋代大业十二年(公元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代,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历史最久的官署衙门。

县衙在原密县城之中心,北依开阳、青屏之山,南纳溱水、洧水之潆回,地阔余平方米,是殿台错落,房舍林立,气势恢宏的州治署衙。

县衙的建筑座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宅。有史料:自隋代至民国末年,共有位县官在此任职,38名清官一心为民的事迹记录在案,名庸官及一名贪官也都列表在大堂上,以警示后人。

大堂是县衙中轴线上的一座主体建筑物,是知县公开审理案犯,举行重大典礼活动及知县发布政令的地方。密县大堂堂号称“牧爱堂”,古时州官称“牧”,县官称“宰”,即是爱民的意思。

大堂前两边所列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六处,令人想起与皇城宫廷所对应的“六部”。

大堂前有幅对联,上联:“欺人如欺天,毋相欺也”,下联是:“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此联把欺人也欺天,负民即负国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和爱民自警的民主思想。

雨中的署衙甚是清净,只有海涛与我在踏着细雨品味流连。

次日返回郑州,专程去了河南省博物院。

正以“大象中原”为主题的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出,遴选了河南省各地博物馆的精品,包括青铜器、玉器、瓷器、石雕造像等,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其中许多为重大考古出土的文物珍品,展示了河南古代文明的辉煌。

内容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遗址、新郑望京楼城址、殷墟、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淅川楚墓群、永城西汉梁王墓群、隋唐洛阳城遗址、唐恭陵、北宋皇陵等考古遗址作为贯穿的主线,通过都城、宫殿、陵墓和聚落等丰富的古代遗存,讲述河南先民创造农业、城市、国家、文字、礼乐的历程。

我看到了展出的西周晚期的玉柄铁剑,这是我国人工冶铁的最早实例。还有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龟甲响器,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一批乐器实物,这都是难得一见的国之瑰宝。

河南,简称“豫”,国之中央,古称中原。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与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国、中原、中州之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豫之大地,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曾长达五千年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河南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每次到博物院观看,总有收获,总有感悟,总也看不够。

年6月26日于徐州

来源:唐风说玉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佳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mishizx.com/xmms/92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