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郑州晚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的“针心针意”暖冬活动的编织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记者与郑州公交徐亚平志愿服务队先锋突击队几名志愿者一起来到位于新密市米村镇的两所山区小学,提前探访即将收到暖心围巾的孩子们,并为几位家庭特别贫困的孩子送了小礼物。米村镇茶庵小学:有学生和家人至今仍住在窑洞里当天上午,志愿者们一行首先来到位于米村镇东北部山区的茶庵小学。据校长赵金松介绍,该校始建于年,是米村镇的一所完全小学,属部分寄宿制小学,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名学生,其中男生77人,女生59人。“这多个孩子的家庭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家里困难,二是只有老人陪伴的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孩子家里出现变故的。虽然条件可能苦点,但是孩子们读书都很努力!”赵金松说。学校推荐了3名特困学生,希望爱心人士能够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温暖。小伟,男,10岁,五年级,母亲去世,父亲残疾靠双拐走路,目前寄养在姑妈家,距离学校有7公里。小雨,女,11岁,五年级,母亲前年因病去世,花掉家中大部分积蓄,目前与父亲、哥哥仍住在窑洞当中,家庭贫困。小军,男,11岁,五年级,父母离异又各自成家,与爷爷生活在一起。(孩子均为化名)米村镇矿区小学:有的留守儿童平时只有一人志愿者们来到米村镇矿区小学,该校始建于年,是一所公办非寄宿制小学,前身为米村矿子弟学校,年移交地方,现已更名为新密市米村镇矿区小学。据校长介绍,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名学生,其中女生63人,男生66人,在编教师11人,外聘1人。生源参差不齐,大多是煤矿职工子女和外来务工子女,还有三分之一留守儿童。学校同样为我们推荐了3名特困学生。小天,男,8岁,三年级,父亲残疾,干不了重活,一家人生活全靠母亲在外打工维持。小奕,男,9岁,四年级,自己和母亲都患有听力障碍,父亲之前一直在矿上打工,后来外出打工,母亲带着上六年级的哥哥和他在家生活。小利,男,10岁,五年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一个姐姐在初中读书,是寄宿学校,只有周末回来,平常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孩子均为化名)了解到孩子们的情况后,志愿者们深受触动,鼓励孩子们用功读书,用知识去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并把笔记本、台灯、毽子等小礼物送到这些孩子们手上。截止到本周五,“针心针意”暖冬活动为这两所学校的孩子们编织的围巾将全部完成,志愿者们将这些围巾打包装袋,预计在下周将和社会各界捐赠的爱心物资一起送到这两所学校的名孩子手中,涌动的爱心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如果你想给孩子们捐赠物资,请把物品寄到:郑州市二七区民安路勤劳街交叉口荷晴社会组织统筹发展中心三楼。联系人:马会杰—郑报全媒体记者翟宝宽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mishizx.com/xmms/9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