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名弘祖,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文化、经济、历史、民族、宗教、地理、地矿、水文、气象、动物、植物、风俗等多个领域。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伏羲山,中华文明发源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新密市境内,最高峰五指岭海拔.5余米。传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曾在此正姓氏、演八卦、置嫁娶、开创中华文明起源。《山海经》记载: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经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河南大学教授张振犁先生的多年考证,浮戏与伏羲同义,浮戏山即伏羲山。明代天启三年(即公元年)的2月19日,一位步履匆匆的游人来到密县,兴致勃勃的游览了伏羲山一带的香炉山、圣僧池、石佛岭和县城东南的天仙庙、滴水棚及密县城。这位游者,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香炉山,也叫小顶山、小顶寨,属伏羲山余脉,向东延绵。位于新密市尖山风景区管委会楼院村东部,北与荥阳相接,S荥密公路在其山脚下经过,海拔高度米,因其形似祭祀用香炉,故名香炉山。香炉山山势陡峭,细观势如卧虎又如藏龙,远观时又如一卧佛仰面而上。山顶上建有“始祖庙”、“古寨堡遗址”、沿山脊有战国长城遗址。(山顶奇石)(远观香炉山--可45角度看)徐霞客首先游览了位于香炉山西麓半山腰圣僧池,只见“清泉一涵,停碧山半,下坡行涧底,随香炉山曲折南行。山形三尖攒立如覆鼎,众山环之,秀色娟娟媚人。涧底乱石一壑,作紫玉色。两崖石壁宛转,色较缜润;想清流汪注时,喷珠泄黛,当更何如也!《山海经·中次七经》记载:在太室山东北方向有浮戏之山。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黄)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辛。蛇谷,位于现在的米村镇金井沟村辖区内的伞盖山(也叫摩旗寨)与香炉山之间。而位于伏羲山小顶寨半山腰的抱子洞,是人类早期穴居时代的代表性住所,是新密民间传说的伏羲的诞生地,流传有华胥氏居于此洞,抱生儿子伏羲的故事,洞内供奉有华胥老母像。《山海经》记载:“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一诗中写道:“丹木在何许?乃在密山阳。黄华复朱实,食之寿命长。”到了今天,这种树木的活化石亢木,仍然生长在伏羲山区。也许正是由于《山海经》的奇异记述和陶渊明的咏叹及伏羲山的神秘秀丽美景,才吸引了千年之后徐霞客的目光。《汜水县志》描述的伏羲山:“泉石欹危,映带左右,晨起伏而凭之,烟霞弥漫,万顷茫然,峰峦仅露其巅,烟移峰动,如众鸟浮水而戏……天下之奇观也年5月,新密市成功入选全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城市。年5.19旅游日到来之际,谨以此片为序,让我们在伏羲山的崇山峻岭之间,追寻多年前那个孤独而伟岸的身影吧。伏羲山交通路线郑少高速—新密西出口—石坡口—伏羲山旅游区商登高速—古城县衙站—石坡口—伏羲山旅游区连霍高速—荥阳站—S省道—伏羲山旅游区郑州客运站—新密东站—新密至尖山公交—伏羲山旅游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mishizx.com/xmms/1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