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速度加快,未来谁给我们养老?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而按照国际公认的3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缺口巨大。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60岁及以上人口.4万人,占比18.08%。目前养老护理工作吸引力如何?大众传统认知中的“伺候汤药”能否变得更有“技术含量”?近日,顶端新闻记者进行了探访。
现状:55岁护工照顾80多岁老人:“这是份良心活”
4月7日,天还没亮,55岁的高荣枝就起床了,作为郑州瑞阳养老院高护区的一名护理员,每天一早要为4位老人翻身、穿衣服、洗漱……收拾干净后,再把老人推到餐厅吃饭。为防止老人们呛噎,她要把不好吞咽的食物用粉碎机打碎,肉、菜、饭混在一起,营养一样都不缺。
3年前,高荣枝从登封农村来到郑州,经过培训上岗进入养老院工作,用她的话说,“这是份良心活”,不能怕苦怕累,把老人当作家人照顾,才能够做好。
工作中,高荣枝几乎一刻也不得闲:带老人到活动室锻炼身体、喂水喂药、协助老人大小便、跟老人聊天解闷……虽然自己年纪也大了,但高荣枝照顾的老人多为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平均年龄80+,常常被喊“小高”,一会见不着她就闹脾气。
照顾一位失能老人,对普通人来说是一项“磨人”的挑战,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尤其需要照料者有专业的护理知识。
“我们会经常进行急救培训,日常都能用到。”提起去年在郑州红十字会学到的知识,高荣枝向顶端新闻记者熟练地介绍起来,比如老人发了癫痫,浑身发抖,要及时塞东西在嘴里,让他侧卧在床上把分泌物吐出来,还要记清老人的病史,尤其是遇到心梗,必须抓住黄金时间抢救。
在采访中,顶端新闻记者发现,像高荣枝一样“老年人照顾老年人”,这并不是件稀罕事儿。据业内人士介绍,对于年轻人来说,养老护理又脏又累,工资大多在-元,不如做些销售、行政相对轻松的工作。目前许多养老护理员是农村出身的40、50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但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在实践中逐渐学会养老护理技能。
变化:医养越来越热90后护理员成考证达人
在郑州,多元化智慧养老模式正加快布局,医养成为越来越多老人的生活标配。新密中康佳养老服务中心就是这样一家医养结合的机构,90后的李冰也从多年的护士转型成为一名养老护理员。
“别小瞧护理员,这是一份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李冰说,护士的经历让她在照顾老人上更得心应手,比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她会在药品发放本上详细记录,怕老人忘记吃或者服错,会准时发放和提醒如何使用。
但谈起二者的区别,已从事养老护理工作2年多的李冰没想到护理员要求更全面,为此除考取了养老护理证,这些年她还陆续拿到营养师证、心理咨询证。
“这么年轻,能照顾好老人吗?”“今天来,明天走,又脏又累的活能干多久?”对于家属的疑问,李冰认为年轻护理员的优势在于更专业,除了“清洁口腔”“修剪指甲”“洗头洗澡”“协助进食”等常规操作外,还要具有“分析老人无法入睡的原因并解决”“协助老人正确使用轮椅、拐杖等助行器”等专业能力。
李冰举例道,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就会得压疮,而且肺活量会变低,出现发烧等症状,而专业人员每隔1~2小时就会过来翻身扣背,平时让他们吹气球锻炼肺活量,这样就能慢慢提高抵抗力。
去年10月,李冰参加了郑州第七届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大赛,涵盖生活照护、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应急抢救等内容,荣获一等奖,并收获元奖金。
“身边许多同事都很年轻,虽然流动性还是很大,但留下的都成了行业内的拔尖人才。”李冰认为,养老院出现越来越多90后甚至00后的身影,是个积极的信号。
在交谈中,李冰还向顶端新闻记者提到了一个许多年轻人有意从事的新职业——养老评估师,根据“是否有时间观念能单独外出”“肢体活动能力如何”等指标对老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参与、认知和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等评估分级,并出具可行性照护方案,甚至包括为喜欢音乐的老人指定爱唱歌的护理人员等。
“其实,这就是养老个性化定制,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养老服务。”李冰说。
声音:“进得来、留得住”要搭建职业水平评价体系
聘请护理员,家属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