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期
从小就很向往郑州,特别是西郊。
儿时的记忆里,大学毕业的堂哥分配到西郊上班,每月有一份不菲的工资,每次回老家总带些吃食和玩具,有好多东西我们还叫不出名字,村里人都很羡慕。父母一直叮嘱我:孩儿啊,学学恁哥,好好上学,将来也去郑州见见大世面。
难忘年9月6日,我第一次来郑州,是到郑州师范学校报到。在同学的带领下,我们乘坐路“大辫子”公交车去了西郊的碧沙岗公园,游玩的细节早已模糊,只记得要掏两毛钱的门票。求学的日子里,我们还去了西郊的国棉五厂、省图书馆、绿城广场等很多地方。那时候,我常常梦见自己骑着自行车迎着朝阳去厂里上班,感觉好惬意啊。
现在说起西郊,更多的是行政区划中“中原区”的代名词。我的第一份工作正是在西郊开始的。年大学毕业,国棉五厂子弟小学向我伸来了橄榄枝。试讲结束后,校长把我单独留下来,语重心长地说:“企业正在改制,咱的工资很低,学校条件又不好,你能接受吗?”我坚定地点点头。这一点头,我真就成了“西郊人”。至今,身份证上仍清晰地记录着我的住址:中原区五厂三街43号,那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
刚到西郊时,处处充满新奇。既然来了,那真得好好融入这个朝思暮想的地域才行。我像记忆乡下老家田地、河沟的名字一样,开始细心观察并牢记西郊的建筑、街巷。西郊道路大多南北向以山为名,如桐柏路、伏牛路、华山路,而东西路则以水为名,像航海路、淮河路、伊河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路也,西郊的旷达可见一斑。每天,我早早地起床下楼,从五厂公寓出发,沿棉纺路步行向西,国棉五厂、四厂、三厂、一厂、六厂一字排开。接着左转沿桐柏路前行,林荫道边最起眼的是杜康大酒店。然后到建设路左转,穿过工人文化宫,沿友爱路到碧沙岗公园,跟那些老市民们一起晨跑、打球、聊天。通过和他们接触,我感受到了西郊人的热情,还有简单快乐的生活态度。那时候,建设路是我每天的必经之路,每次路过四厂醉仙楼饭店,总想着啥时候能天天吃上这儿的烩面,那该多幸福啊!
后来,我到区教育局工作,住进汝河西路的教师住宅小区。当时,汝河西路还没有完全修通,华山路以西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水泥小道,只能勉强供车辆和行人通行,连路灯也没有,到了晚上黑乎乎一片。说是城区,其实跟农村差不多。周围尽是村庄、农田和菜地,李江沟、洛达庙、石羊寺、小岗刘……还都是务农为主的自然村。土生土长的我倒很享受,每天骑车去上班的情景恰如昨天的梦境,这大概就是情愫吧。
近十年来,西郊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郑州市率先实现全域城市化。一幢幢高档住宅楼、写字楼、购物广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澜景国际、洛达新城、禧泰家苑、岗刘新城……昔日杂乱的小村庄一个个变成了高端的居住区。院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花园。我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每次父母来看我,总喜欢站在自家的阳台上,俯瞰街上的车水马龙,喃喃自语:“这可是过去咱农村人想都不敢想的啊!”环顾四周,到处充满了生机:汝河路上樱花烂漫满街粉嫩,生态廊道绿意盎然一派生机,二砂文创园、芝麻街公园里更是人头攒动。
在郑州人的眼里,西郊拥有更多的是工业遗产基因。如今,她开始对现存的老厂房赋予全新的创意,为郑州守住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由郑煤机拼音首字母“ZMJ”演绎而来的“芝麻街公园里”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郑煤机的标志性产品“煤矿专用液压支架”矗立在门口,巨无霸的躯体,威震天的造型,靠近它仿佛听到了液压运动的动人乐曲。二砂文创园东广场上的“记忆之环”,象征着二砂最为骄傲的工业结晶——砂轮。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一水儿养眼的苏式建筑。在能工巧匠的唤醒下,这些集新老文化于一身的老建筑和设备,延续着她们的传奇,纷纷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闲暇之余,我会和家人好友相约这里,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那段热血沸腾的铿锵岁月。
再次走近建设路,映入眼帘的是建设路桐柏路西南角的“西郊记忆”游园,绿草茵茵、花团锦簇,休闲长椅静卧其中。不光是建设路口,整个桐柏路的颜值都在大变身。道路中央郁郁葱葱的绿植分隔带缓缓延伸,犹如少女腰间的绸带,时刻展示着她婀娜的身姿。两侧见缝插绿恰到好处,精心设计的带有“桐柏”二字的路铭石,为桐柏路打上了独特的标识。行走其中,让人顿觉心旷神怡,真是“人在画中走,景随脚步移”。
我没有经历棉纺厂的辉煌,但是老纺织人的精气神一直鼓舞着我。每次路过国棉五厂子弟小学,看到昔日战斗过的地方焕发勃勃生机,我内心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走进承载了青春记忆的五厂北院,喝啤酒、打扑克,玩到尽兴,改作业、试讲课,通宵达旦,我们租住于此的场景历历在目。如今,重修的大门素雅大方,青青翠竹做围墙,碧草鲜花做点缀,院内风景与街景融为一体。“每栋楼旁新建了亭子,聊天下棋有了好地方,真是越过越得劲。”退休的老同事张老师掩饰不住开心,拉着我的手说个不停。在西郊,金水路82号院、桐柏路号院、汝河小区……还有许多老旧小区正在经历着华丽的蝶变。这里的街道越来越整洁、社区越来越和谐、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伴着中央文化区CCD如火如荼的建设,我家可爱的二宝如约而至。小家伙儿好像天生对那里就有感情,从刚学会说话开始,只要问起他想去哪儿玩,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C—C—D”。沿陇海高架桥西行,现代传媒中心、市民活动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奥体中心依次排开,一渠南水北调绿水缓缓向北流淌,像温柔的母亲把“四个中心”揽入怀中。与“四个中心”相得益彰的北片区,一座创新人才集中、创新要素集聚的“中原科创绿谷”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米高的双子塔新地标城市设计正在向人们讲述着这里未来的繁华。特别是奥体中心,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主会场,颜值绝对称得上惊艳。尤其是亮灯之后,远远望去,宛若一颗璀璨的夜明珠,镶嵌在中原大地上。大人们在散步,孩子们在嬉戏,唯美中尽显祥和。午夜时分,这里依旧熙熙攘攘,小家伙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好像总是没玩够。人们举着手机各种角度咔嚓咔嚓地拍呀拍,怎么拍都拍不腻,随手发到朋友圈就是一道风景。CCD流光溢彩,徜徉于夜色之中,五颜六色的灯光照亮了每个人的幸福。
十四五的号角已经吹响,美好生活正在开启新的动人篇章。郑州西郊犹如一幅徐徐铺开的缤纷画卷,我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都在变得越来越美……我爱西郊我的家!
END
作者简介乔沐,本名乔山峰。年5月生,河南新密人。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当过教师,做过文秘,管过经济,干过城管。忙里偷闲,心系笔耕,有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中国城市报》《党建》《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等各类报刊及网络媒体,并荣获多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