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了夏的蓬勃,迎来了秋的收获,多名可爱的一年级孩子走进新华路小学为学校增添了勃勃生机。为了更快使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在新华路小学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学校特制定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努力使“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新学期第一期“周末直通车”为您介绍我们的入学课程。
认识学校
新华路小学隶属于新密市教育体育局,位于新华路以北,农业路以东,南密新路以西,是新密市一所高起点、高品位、高素质的现代化公办小学。学校设计理念为中轴对称,书院空间。规划36个班,个学位,建筑面积.69平方米,设计有综合楼、教学楼、音乐厅、篮球馆、餐厅、标准化塑胶操场等,建设标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课程框架
学校秉持“每一天都是新的”办学理念,遵循“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入轨,高品质发展”的办学思路,聚焦核心素养,聚力课程建设,构建“新美课程”,以学科素养课程、品性养成课程、多元自主课程为依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团、特长班、兴趣小组。在至学年,学校重点推进了阅读、口袋文化(跳绳操、口琴)、快乐英语、小课题研究四个课程建设,兼容并蓄,全力实现“以课程促进学生发展,以课程促进教师成长,以课程促进课堂改革,以课程促进学校发展”的目的。
我们的老师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乐于奉献、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名师15名,省市级优质课获奖者19人,全国梦想种子教师7人。—学年,张淑萍、钱丛珊老师被评为郑州市千人教育名家;郭宁宁老师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陈军霞老师所带班级被评为郑州市文明班级;袁海锋老师被评为郑州市优秀辅导员;王霞老师被评为郑州市优秀班主任;青年教师屈萌博在新密市数学达标课中荣获新密市第一名;尤其是在新密市第六届名师评比中,我校丁利敏、李晓宁、杨志民等3位老师脱颖而出,荣获新密市第六届名师荣誉称号,此次名师评比,我校获得人数位居新密市市直学校第一。优秀的师资队伍为打造名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孩子入学前准备
入学初要为孩子准备以下物品:铅笔、铅笔盒、书包、水壶等。铅笔:每天为孩子准备好三到四只HB铅笔,铅笔不能削得太尖,避免戳伤人;不能带卷笔刀到学校。铅笔盒:太复杂的笔盒会影响孩子上课听课质量,最好买笔袋,简单实用。水壶:不买带铁、玻璃的水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孩子的铅笔、铅笔盒、书包及水壶都要在显眼的位置写上孩子的姓名、班级。孩子接送时间与要求
①接送孩子的时间:上午到校时间:7:50上午接孩子的时间:11:20下午到校时间:14:50下午接孩子的时间:17:20②上学时,家长送孩子到学生接送点,不要送到教室,接孩子的地点在学校东西两侧。如没有特殊情况,家长请不要到教室接送孩子。③接孩子的安全:家长在接孩子时要和老师打招呼,如换人来接,请提前告知班主任,以防出现孩子被拐走或走失的意外;接孩子时,不擅自跑到学生队列里带孩子离开,经老师示意允许后方可离开队列,做到有序放学。不穿背心、吊带衣裙上学
①着装整齐,不披衣散扣。②不穿背心,拖鞋、短裤在校园行走或进入教室。③课堂上不敞衣、脱鞋。④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⑤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⑥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⑦男生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长度不超过耳朵,不留奇型怪异发型,女生不染发,不烫发,不披发上学。孩子课堂常规教育
课前准备:听到上课铃声响起,马上走回教室,安静下来,准备好学习用品,趴在课桌上静息。课堂听课:上课专心听讲,不玩文具,不做“小动作”,以免影响课堂纪律。上课期间如要上洗手间,请先举手告知老师,得到老师允许方可离开教室。课间休息:先上洗手间,做到有序入厕,再与同伴玩耍,不追逐打闹,文明游戏。孩子习惯养成教育
①培养孩子的作息习惯:一年级孩子每天大约需要10小时的睡眠时间,因此家庭学习时间、游戏时间、用餐时间都必须确定,晚上9点以前须上床睡觉,规定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引导孩子有规律的作息。②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洗澡,穿衣服,整理书包等。③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洗手,男生不留长发,不留小辫子,女生不披头散发。注意孩子一日三餐的营养,教育孩子不买路边摊贩的食物,不带零食(特别是口香糖)、饮料到学校(牛奶除外)。④培养孩子的交往习惯:引导孩子每天讲讲学校里的新鲜事,在交流中引导孩子注意沟通的礼仪礼节,做到与同学和睦相处,不打架、不交恶。⑤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父母应引导孩子养成自主在家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复习已经学习的内容的好习惯。没有书面作业时,也要养成自主阅读课本或课外书籍的习惯。孩子安全意识教育
①校外安全: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与陌生人交流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②校内安全:不触摸、玩弄任何地方的电器开关、按钮、电闸、插座、电线及施工工具等危险物品;不敲任何地方的玻璃;不玩弄教室里的多媒体教学用具;上下楼梯时靠右走;不攀爬栏杆;不翻越窗台;不在楼梯的扶手上滑行;校园行走,勿追跑,特别提醒要让孩子学会系鞋带,鞋带脱落行走奔跑时易导致摔跤、致伤。保持家校联系畅通
联系方式有:家访、电访、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