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装载新密耐材产品的中欧专列驶出阿拉山口边境口岸,向波兰进发。这是该市今年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精彩的一笔。
耐火材料是新密的传统支柱产业,其产量占河南省的1/3,占全国的近1/6,新密素有“耐材之乡”的美誉。但是,耐材发展之路充满荆棘坎坷。过去,耐火厂以煤为燃料,工艺落后,污染严重,面临消亡的危险。面对严峻形势,新密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进行治理,一半以上企业被取缔或兼并重组,拆除高能耗、高污染的煤气发生炉座,增加降噪设备台,使辖区家耐火材料企业全部用上天然气或电能。
浴火重生的新密耐材,成为全国产业转型的一面旗帜。新密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号召企业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包括积极搭建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国际行业类展会及推介活动;加强企业外贸知识培训,促进耐材出口提档升级;拿出资金,奖励创汇企业等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耐材产品占领海外市场。
这其中,为使耐材企业与海外市场有效接轨,新密市还与国家铁路运输部门达成合作协议,增设特色耐材中欧专列。截至目前,共发出耐材产品专列7列,个集装箱,共计发送耐材制品21万余吨。
通过便利的中欧专列通道,新密耐材高端化产品出口幅度持续增大。去年,该市耐材出口万美元,同比增长82%,占辖区出口额的94%,被国家命名为“新型耐火材料出口基地”。
东方炉衬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