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位于中岳嵩山东麓浅山丘陵地带,距河南省会郑州30公里,区域面积平方公里,人口80万,辖1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风景区管委会,个行政村、47个居委会,是河南省扩权县(市)、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和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62位。《河南经济蓝皮书()》显示,新密市民生幸福指数、经济发展质量分别居全省县(市)第一位、第二位。
新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命名为“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岐黄文化发祥圣地”。一万年前,居于中原的华族在古密大地采集狩猎,繁衍生息;八千年前,伏羲、女娲在这里正姓氏、治嫁娶、始六畜,镌刻下中华文明的印迹;五千年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练兵讲武,研创八阵,定都建国,一统华夏,谱写出华夏文明的崭新篇章;中国古都学会专家在新密考察后认为,“中华文明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新密”。公元前年汉高祖刘邦始置密县,年撤县建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拥有被誉为“中华第一都”的古城寨遗址;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汉墓群——打虎亭汉墓,保存最完好的县级府衙——新密古县衙;始建于东汉末年的佛教净土宗祖庭——超化寺;古城寨遗址、李家沟遗址分别于年、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超化吹歌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新密还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郑风》、《桧风》的产生地、春秋时期郑国都城的所在地、梁祝传说的诞生地、东文(新密)西武(登封)的佛教传承圣地。
新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中心地带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圈,距郑州国际机场20公里。域外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国道、国道等接邻贯通,境内郑尧高速、郑少洛高速、郑登快速通道、郑密路、密杞路、密荥路、京广铁路新密支线、密杞铁路等纵横成网,正在建设的郑州大学路南延、省道、商登高速和正在规划的港区迎宾大道西延等道路穿境而过,“六纵六横、内捷外畅、城乡一体”的路网架构基本形成,区位交通优势日益凸显。
新密物阜品优、生态良好。已探明矿藏25种,煤炭、硅石、页岩、铝矾土、石英石等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储量50亿吨,铝矾土储量1.5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市)、全国耐火材料生产基地,也是著名的石雕、玉雕之乡。石雕产品畅销各省(市)区及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密玉”,质地细腻、颜色均匀,被誉为“河南翠”;金银花为全国之冠,曾获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现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省级森林公园2个,市级森林公园13个,森林覆盖率达到41.3%,现存珍稀植物23种,国槐、柏树、皂角树等百年以上古树名木多株,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伏羲山大峡谷、神仙洞森林公园、美玉桃源、凤凰山等景区风光秀美、魅力独具。在河南省县(市)首家同时规范运行餐厨垃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始终保持了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对外形象。
新密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中心城区、新密新区、重点中心镇、新型社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8%。中心城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5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8.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13.4平方米,燃气普及率91.9%。新密新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目前集聚人口8万多人,融入对接的桥头堡效应初步显现。规划将全市个行政村合并为89个新型社区,其中71个并入城区、83个并入镇区、个合村到56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成和在建新型社区78个0万平方米,12.8万名群众搬迁入住。
新密产业发达、经济繁荣。产业体系较为完备,新型耐材、煤炭、造纸、建材等传统产业基础良好,环保装备、品牌服装、电力、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现有法人企业多家,其中工业企业多家,规模企业家,中国驰名商标2项。有省级产业集聚区1家、郑州市级专业园区2家、乡镇创业园区3家。省级新密产业集聚区距郑州中心城区14公里,距郑州机场、国家综合保税区15分钟车程,规划面积13.3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环保装备和品牌服装,区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配套齐全,主导产业发展迅猛,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郑州市级新密(超化)耐材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现有各类企业多家,被确定为郑州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郑州市级新密(大隗)循环经济专业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包装印刷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产能转移、中国建筑绿色建材产业园、中国建材瑞泰科技产业园、波司登服装产业园、香港上市公司迅捷环球服装产业园、普洛斯电商物流中心、北京中广国际文化综合体等国内外强项目纷纷入驻新密、投资兴业。
今年以来,新密市按照“融入郑州、对接空港、创新驱动、持续转型”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富裕文明、绿色生态、平安和谐、公平有序”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着力抓改革、强投资、调结构、求提升,努力打造交通路网体系、新型城镇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社会治理体系,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亿元,增长9.9%;规模工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增长1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亿元,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10.7%。
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风起云涌,郑州都市区建设日新月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为新密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厚重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区位交通、独特的资源优势、深厚的产业积淀,为新密开放创新、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不久的将来,一个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将迅速崛起于中原大地,阔步行进在时代的前列。
开放的新密欢迎您!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