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密新闻
新密发展
新密美景
新密美食
新密教育
新密政务

在新密的山梁上邂逅2500年前的魏长城

驱车在伏羲大道上,过了新密市的“杏花村”沙古堆,走着走着,一蓬蜘蛛网似的电线下,一块厚墩墩的石碑,碑上“魏长城遗址”几个字猛然映入了眼帘。驻车,走进观瞧。果不其然,是宝贝,公元前年的宝贝,距今已经有年。历史上的魏长城,有两道。一道是西北的防秦和防戎长城(河西长城),一道是南长城(河南长城)。河西长城是魏惠王在位时,利用西部边境上洛水的堤防扩大而修筑的,南起今陕西华县华山北麓的相元洞,北到内蒙古的固阳。魏惠王晚年,修筑了保护国都大梁(开封)的南长城,经今河南原阳县境向南,再折向西南直达新密市。《史记·苏秦传》记载:秦(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西有长城之界”;《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有长城,经阳武到密”。书中记载的“阳武”即今天黄河北岸的原阳(原阳由原武和阳武合并而成),当年的位置应在古黄河之南;书中记载的“密”就是今天的密县。梁惠王将魏国的国都迁往大梁(今天的开封),修筑了这段长城,为的是防御西方强秦的入侵,坚守魏国的东大门。至于这道东大门的防御阵地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这里曾演绎过什么样的刀光剑影战鼓狼烟,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述,但今天的断壁颓垣依然证实了历史的残酷无情。遗址碑的旁边,矗立着新建复原的镇远炮台。这座建在魏长城上的“镇远炮台”,原为大清咸丰十年(年)所建,方形,青石质地,铁汁灌缝,高约10米,长、宽各5米,内分两层,每层都留有黑洞洞的炮眼。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魏长城即被遗弃,历经千年风霜雨雪,原阳至郑州段的南长城早已灰飞烟灭。现今存世的魏长城北起荥阳与新密市交界处的香炉山,经蜡烛山、沙口、凤门口、五岭,南止茶庵村北,全长5.8公里,墙基宽2.5米。最高处高2.5米,最低处0.8米,依山盘旋迤逦,全部由青石垒砌。去往最高处烽火台,只有镇远炮台旁边的一条羊肠小道,向上穿越几百米的林间草丛,即可看到位于悬崖边上的门洞。由于极少有游人来此凭吊,杂树荒草掩映之下,显出一派静悄悄阴森森的气氛。登上城楼,四下环顾,箭楼、烽火台、营盘等防御设施基本都有迹可循,只是满目疮痍,已无法绘声绘色地诉说当年金戈铁马的铮铮战事。还好,山顶营盘内还留存着一座佛祖殿,殿里还坚守着一位甘于清苦的出家人,出家人还在日日夜夜守卫着这方神圣的见证。长城之所以长,不仅仅在于它蜿蜒了万里之长,还在于它无声地记述了两千多年悠长的历史。魏长城,阿弥陀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mishizx.com/xmmj/10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