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在古代一直称作密县,在治理密县的历史中,一直涌现出非常多有能力的官员,而西汉时期的“卓茂”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为县令。
东汉太傅卓茂卓茂,南阳人,是个既有文学修养又有治理能力的官员,先后做过给事中黄门侍郎、宰相助手、密县县令。尤其在治理密县期间政绩突出,下文给大家简单列举几个卓茂在密县期间的有名案例。
(一)审理“贪污受贿”
密县老城密县老城密县老城卓茂在治理期间,爱民如子、与人为善,并颁布一条法令:禁止官员贪污受贿,并可以检举揭发受贿官员。
一日,有人举报密县的一个“亭长”收受自己送的米肉,卓茂非常重视,亲自接待了这位举报人,但是他感觉事有蹊跷,因为这位亭长一直为官清廉。
于是,问道:“你这次送的米肉是他主动索要的?还是自己送去的?”
来人答道:“是我之前自己送去的。”
“那你为什么又要举报他呢?”
“因为我看到你颁布的法令了呀?禁止官员受贿。”
“你为什么要送他米肉?“
“因为我想让亭长对我家好一点呀!”
卓茂心里就有底了,说道:“你这样就太不明白人情世故了呀!圣人一直教导我们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我们平常的人与人之间还有亲戚往来呢?何况何况我们平常散居四方,也要靠互相馈赠礼品来维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而你状告的那个亭长是一个好官,你馈赠他礼品,也符合圣人所教导我们的,这是正常的人际交往呀!”来人自知理亏,于是灰溜溜地回家去了。
事后,卓茂叫来那位亭长,告诫他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因为一点礼品,丢失了自己的名声。通过这件事,密县官员们更加感恩于卓茂的栽培之恩,上下一心,把密县治理得非常好。
(二)“蝗不入密”
发展中的新密发展中的新密市相传,卓茂刚刚来密县当官的时候,废旧立新,大力整顿吏治,附近县衙的官员都嘲笑他“瞎折腾”,把熟悉情况的官员更新以后,谁来治理日常的工作呢?但是卓茂不惧流言、我行我素。
河南郡守也深表担心,特意为密县增设了一个“守令”,来辅助卓茂。
美景天生桥有一年,在汉平帝时期,河南出现了蝗灾,蝗虫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河南的20多个县都深受其害。在密县百姓们纷纷求神拜佛,不事农业生产,卓茂看到之后,大力组织官员和百姓,提前做好应对蝗灾的工作,并在密县边境地区,大力灭蝗。就这样,蝗虫畏惧于卓茂的准备工作,竟然绕道而去,而密县也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蝗灾的县城。
古村落后来百姓为了纪念卓茂,在他即将离任时在大隗镇修建了“卓茂祠”,后来又在新密老城修建了一座“卓茂祠”。
00:06据说后来任期到期之后,在卓茂离任的那一天,密县百姓,都跪在道路两边哭送县令卓茂,对卓茂依依不舍,至今还在新密境内流传着卓茂的事迹,以供现在的人们学习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