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密新闻
新密发展
新密美景
新密美食
新密教育
新密政务

新密特色民俗舞蹈鹬蚌舞,曾经失传,是这

“鹬蚌舞”是流传在新密东部大隗镇一带的民间舞蹈。它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鹬蚌拟人化,通过鹬蚌河边争斗互不相让,结果双双被渔人所获,舞蹈动作诙谐、幽默、情趣横生,富有民间色彩。

“鹬蚌舞”的故事情节是根据中国传统寓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演变而来。

据《国策·燕策二》:赵国伐燕,苏代谓燕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河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也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让,渔者得而并擒之。”后来以“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

《鹬蚌舞》据大隗老艺人刘海水讲在新密市大隗镇街流传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该舞是经其曾祖父传授下来的。解放前逢年过节,大隗附近几个村庄经常玩《鹬蚌舞》。解放后有好长时间没有玩,大约在年以后玩过几回,后来文化大革命,又以“四旧”被破除了。再次玩这个舞就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了………….

鹬蚌舞的恢复,主要是粉碎“四人帮”以后,以刘海水韩振乾、孟国乾几个热爱民间文艺活动的中年人捣鼓起来的。

因为刘海水当时是大隗沙发厂的经理,较有经济实力,由他牵头招集了秦松喜等几个能工巧匠,自行设计制作了舞蹈的道具,服装,于年春节正式走上街头与群众见面。经过几年的演传,该舞已在大隗镇村及周边的北沟、和河、香房庄等村先后传开,深受群众欢迎。

鹬蚌舞演出时参加的演员只有3个人,即河蚌女、鹬和渔夫。他们的服装:河蚌女头发梳成两个蓬松的发扭,分别卡在头顶的左右两端。发扭的周围插上各种色彩的绸花,上身着绿或红绸缎掩襟衫,肩披与上衣成对比色的“云肩”,下身着与上衣色彩、质量相同的中式裤,腰系彩绸或黑遮护均可,脚上穿彩鞋;扮演鹬的演员由于头和上身隐在道具内,可着便装。鹬着灰裤,膝盖以下瘦窄,近脚裸处有五片布条为鹬的脚趾。膝盖以上有黄色短裙,边沿处镶一同羽毛状的条带;渔夫头戴浅灰色布草帽,上身穿的是白色绸质便对襟衫或掩襟衫,束蓝色腰带,下身穿黑色,也可穿灰色的“灯笼”裤,脚上穿的是黑色布靴子。

鹬蚌舞的道具:蚌壳是用2——3cm宽的竹片做的骨架。骨架约高cm,宽90cm。蚌壳拱起厚度约20——30cm。两片骨架中间的联结处是用细铅丝拧拴在一起的,蚌壳内部是用白平布张贴,外部是用淡蓝或灰色花布张贴,浅墨画上蚌纹,再加上其他装饰,并不复杂。

道具比较复杂的是鹬,大致分为鹬身、鹬胫、鹬头、鹬翅四部分。

鹬身是用厚0.3——10cm的竹片做骨架,然后弯成直径大约是30cm和50cm的竹圈各两个,再弯制40cm的竹圈两个。然后用cm的长竹片将直径不同的6个竹圈串联起来。最后再在两个55cm竹圈的下端,捆扎一个能容下身体(脚)的四方形孔体,供演员的身体自由进出。

鹬胫是用强弹性直径为0.2——0.3cm的细钢丝,绕成下端为25cm,上端为直径10cm,长约cm的弹簧径体,在圆锥体的中间填进用竹丝子与稻草芯。

鹬头是用桐木刻成一个直径为cm的扁形的圆,下部15cm的鹬嘴;扁圆体两端挖两个洞,嵌入15——20cm的手电灯珠,是鹬的眼睛。

鹬翅是选用0.5——10cm宽,15cm——43cm的竹片两段,另选21cm和43cm的竹片一段,用细铅丝拴成主架,中间还拴有一个“抓手”,然后用一条宽2.5cm的竹片将鹬翅内骨架绕骨架拴牢固。

最后是将以上四部分对接捆绑在一起,外面再加上彩绸等饰物加以美化即成。

渔杈是扮演渔夫演员手拿的工具。杈把选用的是3.5一4cm粗细的竹或木棒一根,长cm,一端安有杈头,长25cm.。

渔篓是扮演渔夫演员腰间的道具,是选用市面上的竹篾编制。也有借用生活中渔夫们用的实物渔篓。

鹬蚌舞的动作比较生活化,常用的是“跑跳步”和“踏步”、“云步”、“花梆步”、“秧歌十字步”、“前进秧歌步”、“鹬右转身金鸡独立”、“鹬左转身金鸡独立”、“左右跳步”、“渔夫走步”等都很简单。

鹬蚌舞的音乐以打击乐器为主。有战鼓、锣、钗、小锣、木鱼等,全曲仅有16小节,可以配合演出任意反复。乐谱速度较快,在演出时可以视演员的动作调整速度,如果配合得好,可以提高演出效果,十分活泼动人。

来源:新密民俗志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杭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mishizx.com/xmjy/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