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队伍教育整顿深入开展,夯实司法为民根基,牢固树立为民司法、公正司法的理念,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根据中央和省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部署,经新密法院党组研究决定,向社会公开承诺十项为民实事:
一、健全网上立案服务,提升一站式诉讼服务1、积极推行网上立案。严格落实网上立案相关制度,简化环节、方便操作,实现网上立案、网上交费、网上流转材料无障碍。
2、落实立案登记制度。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诉讼权利。对推诿、拖延、拒不立案的,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
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化解企业破产难题1、完善破产案件管理平台,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办事办案效率。
2、大力推行网上询价、网上拍卖,减少评估和拍卖费用。
3、对经营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实行破产保护,依法重整和解,帮助企业脱危解困。
4、联合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解决职工社保、资产清查、债务核查、财产处置、税费减免、出口退税、企业信用修复、变更注销、信访稳定等疑难问题。
三、加大普法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通过开展“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工地”、“送法进乡村”等普法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典型案例、集中兑现工资款、发放宣传单、个案讲解、法律咨询等形式,利用庭审视频直播、公布失信名单等手段,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四、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1、开通涉大气污染非诉执行案件绿色通道,加快涉环保诉讼案件审理与执行,最大限度防治大气污染,为保护蓝天碧水净土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2、健全司法与执法联动机制,强制违规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企业立即停止排放污染物,最大限度地防止环境损害的扩大。
3、集中管辖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生态屏障。
4、认真组织开展“6.5环境日”集中宣传活动,采取集中审判、公开宣判、专项活动、新闻发布等形式,不断提升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影响力。
五、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积极走访联系企业,确定金融、房地产、农林牧等联系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经营需求;邀请全市金融机构负责人、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分别召开座谈会,梳理问题。依法化解涉企纠纷案件,力促涉企信访积案有效化解。引导帮助企业建章立制,认真分析近三年来办理的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出现漏洞的相关案件,有针对性地发出司法建议,及时提醒企业完善制度,防范风险。适时发布发布典型案例,组织全市法院法官编写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营造了全社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六、畅通信访渠道,着力化解信访矛盾纠纷1、开展治理重复访专项活动,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
2、提前公示法院接访计划,坚持院领导每日接访,方便群众信访。
3、开通网上信访、电话约访,畅通信访渠道。
七、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基本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1、公布执行部门团队长以上干警联系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当事人对执行工作的监督,方便当事人联系。
2、建立执行信访值班制度,每天(含周六、周日)安排1名中层干部和正式干警在执行信访窗口值班,认真接待信访当事人,妥善处置涉执信访案件。
3、规范执行行为,提升执行效率和质量。
八、实施“护薪”行动,全力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办理工作1、对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开辟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对付执行款的“绿色通道”。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作用,依托“一案一账号”执行案款管理系统,确保执行案款高效快速支付给农民工。
2、常态化开展涉农民工工资集中执行活动,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共享与运用,“以惩促执”打击失信行为。
九、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建设,有效提升便民服务水平1、深化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运用工作。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和“多调解、少诉讼”的社会效果。
2、打造5G智慧法庭,进一步提升远程开庭的质量和效果,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的远程庭审服务。
3、搭建庭审直播、诉讼导航、电子档案等司法公开平台。减少群众诉累,提升审判质效。有效缓解当事人远距离参加诉讼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进一步推进诉讼便利化。
十、梳理涉诉房屋买卖案件,化解居民住房纠纷1、梳理有关问题楼盘的涉诉问题,从法院的角度提出综合解决对策,结合政府主管部门,化解僵局,盘活资产,改善城市形象,争取案结事了。
2、总结近两年来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因大气污染治理等引发的逾期交房现象,走进社区,宣讲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俱佳的示范案例,明法释理,进行诉源治理,以判例规范维权,指引开发商和业主和谐共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