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是教育孜孜以求的目标。教师的研讨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教学,让学生有所启发,有所感悟。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预测”阅读策略,新密市实验小学的报告厅于9月29日下午举行“新密市小学语文“预测”阅读策略沙龙活动”。
这次活动的参会教师来自新密市实验小学,新密市实验小学南校区,新华路中心校,城关镇中心校,曲梁中心校,共计48位一线教师,7位教研员。
这次的教研活动首先进行团队建设,拉近参会教师的距离,最大可能性地消除彼此之间地陌生感。
新密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长牛梦扬老师带领大家进行愉快的团建活动。这次的团队建设要求每个小组确定出一个“比较走心”的名字。新密市教研室王万军主任在会场中给参会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建议团队建设的名字要与今天的活动主题“预测”有关。看似苛刻的条件,一点也难不倒充满智慧的小组团队。大家齐心协力,纳言献策,每个小组都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例如:疑路同行,越猜阅美、翼之队、畅想队等。这些充满想象的队员在我们团队建设展示环节中,发挥本组的创造力,为本小组设计出别出心裁的队形和口号。
在整个团建活动中,新密市教研室王万军主任走进参会教师的团队建设中。她时而点头微笑,对教师的奇特想象力表示高度的赞赏。
在这些别具一格的队名中,王万军主任尤其欣赏“疑路同行”这个队名,认为本组的团队设计紧紧围绕本次的活动主题--“疑”来展开,是非常优秀的团队展示。
此外,这次的团建活动中,每小组的记录员发挥了摄像师的职能,积极为本小组成员拍照留念。相信,等日后再相聚,这些照片将勾起在场的每位教师的美好记忆。
十分具有创造性的团队建设环节在参会教师愉快的笑声中结束。紧接着,新密市实验小学语文学科负责人阎晓青老师激情洋溢地上场,让老师们围绕电子屏幕上的会标预测今天的活动可能会有哪些内容?会有怎样的效果?
老师们预测说今天的主题活动将会围绕前置性作业展开,将会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什么是“预测”?请谈谈你的理解。
2.为什么要使用“预测”?
3.如何使用“预测”?请举例说明。
阎晓青老师追问: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老师们纷纷发言,并展示出自己的前置学习单。
阎晓青老师追问: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老师们纷纷发言,并展示出自己的前置学习单。阎晓青老师开篇运用了“预测”策略,调动了在场所有老师的主动思考,主动假设和参与热情,水到渠成地和在场的老师进行了一场“学生”的全过程学习体验,展现了一场很真实,很生动的“预测”教学现场。
浅层次的“预测”教学让参会教师切身体会到统编版教材设计“预测”策略的必要性,也让在座的教师有了更多的个人思考。此次沙龙的主题活动一“个人思考”环节就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启发着教师的思维。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队的力量不容忽视,主题活动二--“组内研讨”就是彰显团队智慧的有效环节。
在组内研讨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分工,将观点写在色卡纸上,完成本小组的思维碰撞。有些小组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本小组的想法,真是创新性思维!
新密市实验小学语文学科负责人阎晓青老师不时地走进小组之中,对有困惑的小组指点迷津。在所有小组将答案粘贴在合适的地方之后,阎晓青老师带领参会教师一起梳理三个问题,并引导老师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教学经验,生活经验,自身知识储备等等线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激烈的辩论吸引新密市教研室王万军主任的加入。王万军主任在阎晓青老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再次将会场的气氛带入高潮。
在王万军主任的引导下,教师们对“举例说明“预测”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个问题进行了更加充分的思考。新密市实验小学吕晓芳老师从“整本书阅读”的方面进行阐述;新密市外国语小学刘书敏老师通过分析《穷人》《凡卡》这两篇课文的结构安排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新密市实验小学南校区钱沛方老师分享了有关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的教学。
王万军主任又提出了新的思考问题:为什么“预测”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参会教师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动画片《三个和尚》、阅读书《草房子》等入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王万军主任在以上两个思考性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参会的三个问题,并以关键词的形式在白纸上展示全体教师的智慧。
俗话说:真理越辨越明。来自曲梁镇实验小学的胡伟霞老师在会场上提出了“为什么自己的预测要和作者的想法一致?如果不一致,会怎样?”这个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与会教师的激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教好三年级的基础是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不能把新教材看作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新教材是满足教学需要的,也是可以质疑和调整。
通过教师们的激烈辩论,大家一致认同王万军主任提出的观点:知识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本,另一方面是孩子生活的世界。阅读就是要让孩子与个人,与文本,与世界建立联结。具有“预测”性的文本的线索可以有很多,新密市实验小学王秋丽老师从《搭石》这篇课文入手阐述文中的插图和题目会成为文本的线索;新密市实验小学的张莉萍老师从王安石的古诗《泊船孤舟》入手,阐述文中的关键词句会成为文本线索;城关镇高沟学校陈晓丽老师则是从阅读书目《我想长成一棵葱》的故事情节入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新密市外国语小学的刘书敏老师列举《四大名著》来证明文本的线索可以是书的目录;王万军主任则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书评和影评也会成为有效的线索。
集众人之长,富自我智慧。在其他老师分享的过程中,参会老师还不忘时刻记录下独特的观点。
明晰的理论为主题活动四——统编版教材第四单元“预测”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参会教师在之前研讨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知识开始教学设计。在30分钟的时间里,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了带有本组教师智慧的教学设计,并在显示、交流中,不断质疑,提建议,修正,完善教学设计,不断地进行思维的碰撞。
时间飞逝。3个半小时的教研会接近尾声。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在下午的教研会上收获颇盛。今天下午的记分员新密市实验小学王学平老师通过大家的表现对每个小组积分,选出优胜小组。这些优胜小组的队员收到一本书作为奖励,并和新密市教研室王万军主任、新密市实验小学语文沙龙秘书长吴晓彤校长合影留念。
新密市教研室王万军主任首先进行了今天的活动总结。王万军主任指出:教师是课堂的开发者,教师要多角度带领孩子学习,老师要充分备课,要考虑到孩子尽可能多的可能性答案,充分做好各种答案的预设。阅读预测是一种能力,更像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本能。如何让孩子把这种“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要着重交给孩子阅读的策略和线索。
新密市实验小学语文沙龙秘书长吴晓彤校长对本次参与式研讨进行总结。吴晓彤校长问到参会教师:“你会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今天的感受?”老师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真实、百花齐放、愉悦、点化等等。
吴晓彤校长指出:学生的预测能力必须与“联结”相联系,“预测”也必须与“质疑”相联系。吴晓彤校长希望这种真实的教研,思绪碰撞的教研可以多多举办,让更多的老师从激情的参与中,感受到真正的教研在发生!
我们期待各位参会教师认真把本次活动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班级里实践,也期待参会教师自主阅读《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能够有所感悟,我们更期待10月在实验小学的报告厅举办的围绕本次研讨活动进行的有生课堂展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