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大隗山,又名七固堆,中国历史名山之一。位于新密市苟堂镇范堂沟村,与禹州市、新郑市交界。《山海经中山经》载“――又东三十里,曰大隗山”。《汉书·地理志》又云,“密,故国,有大隗山”即指此山。“大隗晴岚”列密八大景之一。此山与大鸿山、石牛山、香山等景区形成一体,统称具茨山风景区。因黄帝曾在此山间得道于大隗而得名,此山七峰参列,石花班烂,色如点翠。山体南北向,南接万年山,东连风后岭,长约2.9公里,宽约2.5公里,总面积7.25平方公里,主峰七固堆,海拔米。
在《象征形式哲学》第二卷“神话思维”中,西方哲学家卡西尔指出,神话既不是虚构的谎言,也不是任意的幻想,而是人类在达到理论思维之前,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给原始人带来一种神话的世界观,它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神话思维中“并不存在对于本质与偶然,真理与假想的区分”,所以常常把单纯的表象与认知、愿望等同起来。依照卡西尔的论断,轩辕黄帝作为当时一位极有作为的部落联盟领袖,在这种神话思维的作用下,由伟人升华成圣人,伟人的业绩经过聚合也自然升华为神话和传说。黄帝这个个别的具体的形象,也便成为那个时代对难以认识的本质力量的一种认知。这种认知在形成之后,并不像现代理性那样弃舍感性形象素材,概括成为纯理性的抽象表述,而是不经过抽象,一直黏合在感性形象(黄帝)身上,留存、吸聚、发展、遗传下来。尼采和海德格尔更是认为,这种神话认知作为一种初民的思维方式,有时反倒比逻辑理念哲学更趋近真理。
河南大学教授张振犁先生也认为:“中华民族文化直接从中原文化发展而来。黄帝神话所蕴含的原始文化的历史因素(而非具体历史事实),证明中原文化的发祥、滋长,居于中心地位。如果中国上古史脱离以黄帝原型文化为基础的中原远古文化,那么,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将出现一片空白,其结果将是难以设想的。正因为有了炎黄子孙所信奉的赖以实现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黄帝文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及其强大的号召力,将是常青的。”“神话,作为一个民族的原始文化现象,对建构民族文化模式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中原地区,必须把活的黄帝神话遗存,作为探讨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
所以,谈及新密黄帝文化,必然不能不提及新密的黄帝神话。
除传说外,云岩宫附近流传的还有关于黄帝访贤求道的神话。如黄帝访见大隗,《南华真经》说:“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山。”《水经注》说:“大隗,即具茨山也。黄帝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即是山也。”
值得注意的是,密县流传的黄帝神话,颇类真实的历史,在密县人心目中,黄帝其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或功勋卓著的军事将领。他们从不同侧面丰富了黄帝文化的内涵。
问计广成子黄帝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现今,云岩宫附近有一重镇叫大隗镇,镇上的“修德宫”内,有一通明万历四年刻立的《敕建重修修德宫记》,从残损的碑文中可以看到如下的内容:“……黄帝问道于是,而修道以为治平之本……广成子曾隐于大隗之山……广成子与黄帝有问答之书传于世……”足见黄帝向广成子问道的故事在此地流传之广泛。
关于黄帝和广成子的问答内容,《庄子·有宥》等典籍中有所记述。
黄帝访仙人广成子求道,在他的政治活动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一些神话中说,黄帝访广成子是为了长生不死,成仙后即成了道教的领袖。也有一些传说认为黄帝访广成子是为了取得健身术,以便更好地为国操劳创业。就密县大隗镇一带流传的这一类神话故事看,黄帝访广成子,是欲求“治平之道”,不单单是为了健康、长生、成仙。黄帝问道之时,正是他战蚩尤、定中原的关键时刻。问道以后,黄帝果然身体力行,最终奠定了华夏的万年大业。
故事在百姓中的版本是这样的:黄帝被炎帝突然袭击,打了大败仗,心里很憋气。为了富国强民,他发动有熊国的人民垦荒种植,引武定河和溱、洧河水灌溉良田,发展畜牧业,并在云岩宫竖起招兵大旗,练兵讲武,屯粮备战。几年过去了,黄帝见自己的国家兵强马壮,草足粮丰,就想出兵讨伐炎帝。一天,一位鹤发童颜的仙人云游到云岩宫,对黄帝说:“如今有熊国虽然兵强马壮,粮草丰足,可身边没有良将,怎好取胜?”黄帝见这位仙人出言不凡,问道:“所言极是,我很想得到良将,只是不知将在何处,还望指教。”仙人微微一笑,将拂尘往南一指,说道:“由此往南不远,有座崆峒山,山上有一石室,名曰逍遥,观内自有高人指教于你。”说完飘然而去。
黄帝遵照仙人之言,来到崆峒山,只见这里风光秀丽,山清水秀,紫气盈盈。崆峒山上绿树红花,鸟语花香,蜂飞蝶舞,一派洞天福地景象。逍遥河源出崆峒山腰,九曲回转飞瀑直下,如一条帘幕自天而降。逍遥峰上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惊险无比。逍遥峰巅有座道观,就是远近有名的逍遥观。黄帝来到逍遥观门口,被两个童子拦住,黄帝说明来意之后,一个童子进观内通禀,少许复出,领黄帝入观,走屋穿殿,曲径通幽,在一处名曰“养心阁”的门前停住。黄帝往养心阁内窥视了一下,见阁内灯烛辉煌,香烟缭绕,一位仙长坐在蒲团上,双手在胸前合十打禅,他双目紧闭,没有抬头,对阁外开口道:“外面可是有熊国君轩辕氏吗?还不赶快进阁来?”
童子拉拉轩辕黄帝的衣袖,悄悄说:“师父让你进阁见他呢。”轩辕黄帝急忙进屋。那位仙人抬起头,指了下身边另一个蒲团说:“请坐。”轩辕黄帝坐下后,忙问:“请问仙人尊姓大名,怎么称呼?”仙人回答说:“广成子是也。”黄帝久闻广成子大名,今日得见,心情分外激动,忙跪拜道:“久闻仙人尊号,今日方才得见,真是三生有幸,我承蒙一位真人指点,前来求教战胜姜氏炎帝的良策,万望赐教。”
广成子听罢,微睁慧眼,从眼缝中瞧了瞧轩辕黄帝,然后点了点头,慢慢地说道:“炎帝本是你的一母同胞,兄弟之间本应和睦相处,不可乱开杀戒。不过,既然炎帝不念手足,又不听规劝,应得到惩罚。事已至此,我就指教你战败炎帝的良策吧。”广成子停了一会儿又说:“炎帝有子八十一个,手下良将众多,你要战胜他,必得风后、力牧则成。”
黄帝听罢,忙施礼问道:“这风后与力牧现在何处?还望指教。”
广成子说:“东海之滨有风后,云梦泽畔有力牧。”广成子言毕,一甩拂尘回“静心轩”去了。
童子将黄帝送出观外,黄帝沿原路回到云岩官。为了迅速求得二将,黄帝于次日启程上路。黄帝风餐露宿,历尽了千辛万苦,步行了七七四十九个日日夜夜,终于在东海之滨访得风后,又步行了七七四十九个日日夜夜,在云梦泽畔找到了放牧人力牧。
黄帝将风后封为宰相谋臣,封力牧为征讨大将军。又将云岩宫进行了一番改造,盖了殿阁和山门,把东边的山门称轩辕门,西边的山门称讲武门。从此,黄帝、风后、力牧白天在台儿岗练兵习武,晚上在云岩宫讲演阵法作战,并研制出“八阵兵法”。又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黄帝终于下令讨伐炎帝收复失地。此次大战,炎帝惨败。
寻访大隗真人黄帝最终成大业
黄帝北征,与蚩尤一决胜负,最后一次决战在涿鹿。
黄帝和蚩尤打了多少次仗,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黄帝事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对蚩尤进行了充分研究。决战之前,还经过许多小战和长久的时日。有传说他们七十一战不能解决,还有说黄帝“顿兵涿鹿之山,三年九战而城不下”,这说明两方面都相当强大。但是,似乎黄帝更胜一筹,因为他发明了新的阵法,有节制,有计划,这对于战争来说尤其重要。驱猛兽,用车战,处处都显示黄帝有种种聪明巧妙的战法。这在普通人不可思议,便认为他是得到了神助,得到了天授,他当然也可假借神力。于是便有了王母使玄女赐兵符、天帝使龟献兵符给黄帝的故事。这样战争胜负的倾向性便一目了然了,但若是战争就这样一战而决,似乎又显不出黄帝的英明,于是蚩尤能呼风唤雨、是“铜头铁额”,这样黄帝的胜利就更显得不容易。
黄帝的胜利,还得益于他发明了指南车,指示方向,指挥进退。据说他还制造了夔牛鼓,这种鼓特别响,“一震五百里”,响亮的鼓声,不但可以联络较远的战士,还可以传递消息。在原始时期鼓的用途很大,不同的音节可以报告不同的消息。经过长期的血战,黄帝终于在涿鹿大败蚩尤,结束了战争,捉到蚩尤,杀之于中冀,身首异处,埋葬于两地。
黄帝的武功在涿鹿之战达到最高峰,蚩尤灭亡后,诸侯推举黄帝代神农为天子——当时的共主。
这样的历史或自然形成的神话化的历史,在百姓中显得更为生动,得到广成子指点后,黄帝前往具茨山拜请大隗真人,并从大隗真人那里求得破敌之法。在见到大隗真人时,有如下对话:“黄帝来具茨山之意我已知晓。目前蚩尤作乱骚扰天下安宁,这是违反天意的大逆不道,理应剪除。不过蚩尤为人狡诈,武艺高强,又与北海‘夔’妖联系密切,还有呼风唤雨的神通,实在不好对付。要想战胜蚩尤,您除了求访能够降他的良将外,还必须去北海捉住‘夔’妖,抽他的筋,剥皮,剔他的骨。将其筋皮制成大鼓,用其骨做成鼓槌,然后用鼓槌重擂其鼓,这鼓声可助我军威,让蚩尤骨酥筋软,失去战斗力,到那时方可擒之。”
黄帝还接受了大隗真人和黄盖童子经几十年历练出的《神芝图》,并按大隗真人指点求得大鸿、武定、常先三位大将,这样胜利就顺理成章了。
对此,民间故事是这样记述的:不久,大隗真人与黄盖童子到北海打死了“夔”妖,用他的皮和筋制作了一面大战鼓,剔了他的骨,做了两对鼓槌,将其带到具茨山东麓的一个山头上。黄盖童子用力擂敲“夔皮鼓”,鼓声传到五百里之外,惊天地慑鬼神。直到现在,具茨山的大鸿寨上还有当年安放这面夔鼓的遗址,当地群众叫“擂鼓台”。
阵阵夔鼓声,使黄帝大军士气大振,而蚩尤听到这震耳欲聋的夔鼓声,胆战心惊,骨酥筋软,失去了战斗力,只好节节败退。不久,败退回涿鹿一带,最后被力牧生擒。捉住蚩尤后,黄帝令风后、大鸿将他处死。可是大鸿屡斩蚩尤而不死。黄帝又让力牧和常先去斩杀蚩尤,他们仍没将蚩尤处死,正在黄帝着急无法处死蚩尤时,大隗真人与黄盖童子赶到,黄帝就将处死蚩尤的任务交给他们二人执行。
大隗真人与黄盖童子首先用千斤大枷将蚩尤铐上,又在枷上贴了咒语,免得他死后灵魂再次反叛作乱。然后念动真言,废了蚩尤的护身妖法,最后挥动斩妖剑将蚩尤斩为三段。黄盖童子将蚩尤的首级扔到山西省的解县,结果蚩尤的首级滚进解县的解池(也叫盐池)之中。从此,这个方圆一百二十多平方公里的盐池,被蚩尤的鲜血染成了红色;黄盖童子又将蚩尤的身躯和双腿,分别扔到山东的寿县和钜野。直到如今山东的寿县和钜野仍有蚩尤的坟冢,冢高约七丈有余。蚩尤的首、躯、腿分别丢到三处。从此,他再也无能力复活叛乱了。
在平息蚩尤的战争中,大隗真人与黄盖童子出了大力,立了大功。黄帝在犒劳众人时,决定分封给大隗真人领地,让他掌管一方老百姓,被大隗真人拒绝了。黄帝就在云岩宫南八华里处的具茨山下、洧水北岸,为大隗真人修了一座城堡,作为他的修道之所。这个地方就是后来的“大隗镇”。大隗真人原来修造的那座山峰,后人叫“大隗山”,也叫“七崮堆”。
当年黄帝经广成子指点,去拜访大隗真人,从大隗真人那里求得破敌之法,最后终成大业。
来源:大河报首席记者李红军/文新密同城会微博网友
赤岸禅/图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