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新密新闻
新密发展
新密美景
新密美食
新密教育
新密政务

重建早期中国的历史笔记它们消亡的

主讲人:严文明一、为什么要提出重建中国早期的历史:《史记.五帝本纪》记录的中国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距今有五千余年历史,但是在文字发明之前的历史都是口口相传,虽然后来有了文字,可以把故事记载下来,这些历史或多或少会走样和变形。这些历史,史学家称之为传说的历史。人的记忆有局限,最早的传说的历史也是如此。很早就有人怀疑传说的历史。《史记·三代世表》,追溯祖先到黄帝。然后是直到武王伐纣。夏商周断代工程,要把武王灭商具体的年代推算厘清,按照《史记》世表,就有所偏差。宋代欧阳修就对此提出疑义,他认为司马迁也是把别人口传的历史如实记录下来而已,所以这个历史是不可信的。历史的记载不可靠,那么这个时期有没有历史呢?真实的历史是什么?历来都有学者对古代的历史提出质疑,清代崔述《考信录》,系统的对古代的历史做过考信。五四时期出现了以顾颉刚为首的学者,也就是“疑古派”,古史辨派,他们的考定,否定的比较多,但是要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借助考古学。于是重建中国古史的任务就落在考古学家身上。在田野考古出现之前,甲骨文(牛的肩胛骨上刻的文字)是可以认识的最早的文字。之前虽然还有符号等,但是不认识。年,清末学者王懿荣首先发现了甲骨文,罗振玉、王国维根据甲骨文考据了商代的先王、先公的真实性,打破了东周之前无历史的谬论,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史记.夏本纪》记载了夏的世表,与商平行延续。如果,商的世表是可信的,那么,夏的世表也是可信的。但有的学者并不承认这一点,所以还需再从考古研究中找到更坚实的证据。关于夏代的历史成为考古学探索的一个重点。二、当代考古研究的主要成果:苏秉琦先生认为:a.中国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时代早期已经是两百多万年了;b.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发生了。世界上有三个农作物起源中心:西亚的大麦小麦,中北美的玉米和中国的大米小米。其中中国的农作物中心分为两个,黄河流域的小米和长江流域的大米,形成了南北相济、旱涝互补的局面,使得中华文明得以昌盛悠久;c.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从考古学可以看到的是年,公元前年。在中国的文明发展史上不是齐头并进的,只是在主要的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燕辽地区),也不是单一的起源,而是多头起源。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多元一体和重瓣花朵式,即存在一个文化中心,辐射周边,有共同的文化特点,但有等级的差别。现在看来文明起源的中心至少有五个:1、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中期偏晚,距今年左右。仰韶文化早期,可以看到聚落都差不多,墓葬也差不多,到了中期偏晚就发生了改变,一方面各个地方的聚落不同,有大有小,东西也分高档化和低档化。高档化的我们叫做中心聚落,这时期出现了等级分化。代表是河南灵宝北阳平遗址和西坡遗址,发掘出了宫殿式的房屋,大约多平米,墓葬也很大,有木椁麻布,随葬的陶器是特制的,出土了玉钺,在仰韶文化中是唯一的,可能是中心部落所在地。2、山东地区:与仰韶文化年代差不多的大汶口文化,中心在泰安大汶口,80多平方米,有大型建筑和陶窑,墓葬分为三个等级,大墓中有,象牙雕刻、彩陶、灰陶、黑陶、鳄鱼皮的版、玉钺、猪头等随葬。中等墓葬几十件器物。下等则只有很少器物,有的甚至没有。社会很明显分成三等。大汶口文化分布在山东、河南东部、安徽北部,黑陶非常出名,中心在大汶口,次中心有十多个,可见这是一个有等级的社会系统。陶器特别多,如黑陶杯。一个墓里面有一百多件器物,是一种财富的象征。次中心大概有十几个,无论从墓地、遗址还是文化区来看,都是金字塔式的社会。3、红山文化: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中心遗址在辽宁凌源牛河梁,发现了女神庙,泥塑人面像、祭坛、积石塚,随葬的有玉器,最著名的是玉猪龙,这是红山文化的标志性礼器,没有武器。而宗教方面的势力很明显。是一个有组织、有阶级的社会。4、良渚文化:在浙、苏之间,太湖周围,中心遗址在杭州西北良渚镇,有城址,南北米,宽米,城墙用石头做基础,城中有一长方形台子,有平方米的夯土台基,台基后发现了11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玉器,工艺精巧,有玉琮、玉钺、玉带钩、玉饰,还有祭坛,由三种不同颜色的土填成,外面用石头围起来。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很快就消亡了,估计是用在大型工程上的花费太多了。5、湖南湖北地区:湖南湖北地区,大溪文化开始筑城,出土了大量的武器,有斧钺,说明这个时候战争已经经常发生,阶级的分化已经非常明显,部落之间的分歧要考战争来解决。屈家岭文化发掘出了大型城址,高五六米,护城河宽60多米,城内有宗教遗物,如出土了好几百个泥塑人物、上万个动物和几十万个杯子,这只能是祭祀的一次性用品。屈家岭文化的继承者是石家河文化,早期遗存还在,后期消失了。这可能和历史上尧舜禹时期多次征讨三苗,并将其迁徙到三危(甘肃一带)有关。公元前多年,社会已经分层,出现了等级差别,有明显的战争遗迹和巨大的工程。高档的手工业制品大量出现,如彩陶、玉器、漆器等等,皆出土于贵族墓葬中,说明这时已经出现了国家的雏形。史书记载,夏之前,中国是天下万国或万邦,其实一个城即一个国,城里人叫国人,城外人叫野人或鄙。出现城乡的差别,出现了最初的国家组织。古代中国的国家,应该从天下万国算起。初级文明,早期国家,与原始社会不同。新石器时代也有阶级,贫富差距。早期国家第二个阶段:公元前年—公元前0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红山、良渚、石家河等文化都衰落了。只剩下了中原的仰韶文化和山东大汶口文化。仰韶的继承者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继承者叫做山东龙山文化。这是很大的战略上的转变。黄河流域继续在发展,其他地区在衰落而不是消亡。中原龙山文化最突出的文化就是陶寺遗址,发现城墙,三面城墙,夯土基址还在,石灰,墙是白灰彩画墙,房顶是平的,发现了大的墓地。墓葬中90%一无所有,10%左右有十几件陶器,不到1%的墓超过百件的器物,龙纹盘、石器、玉钺等,随葬的有猪。中原地区后面的发展,慢慢地把重心移到河南西部,河南王城岗遗址,城里面发现的夯土奠基坑,夯土中夹杂的有人。这种情况在山东边线王遗址中也有出现。在安阳也发现了这种情况。这个时候与之前不太一样,把人作为殉葬品。这一阶段社会又进一步,阶级分化更加明显,已经到了夏代的边上。三、夏代历史的探索到现代,很多西方的学者还是不相信中国有夏代。从考古来讲,夏代的遗存已经发现。有人说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是夏代文化。又有人说龙山文化就是夏代的文化。考古学家不置可否。考古学: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之间,提出探索夏文化。夏与商文化不同。根据发展水平、地望等来探索夏文化。夏文化比较早提出来的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以后。二里头遗址有两个宫殿,夯土基址,有宫殿、回廊、门厅等。前些年又发现一些宫殿。在宫殿的外围发现了城墙,外面有道路,道路上发现了车辙。除了宫殿以外,还有很大的铜器作坊和模子。二里头不足的是宫城外应该还有一个城,没有发现大的墓葬。不过也发现了一些青铜器,鼎、斝、爵、玲等,包括武器、工具等。二里头遗址很明显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早期阶段。有可能是夏代的都城。但是二里头的最早的年代到不了夏代最早的年代。王城岗遗址可能是大禹的都城阳城。后羿代夏的都城可能是河南新密县小寨遗址。中国文化是多元的,一统的,有矛盾,有竞争,是一个自循环自提高的系统。它起源于本土,而非外来的,它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外辐射,是重瓣花朵式的,多元一体。在中国的外部,都是弱势的文明,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巨大,而不是相反。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历经了近年,对周围的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商朝也是一个与夏同时存在的世袭小王朝,在实际增强后,取夏而代之。过去的历史学家认为商代的起源在东方,山东、辽宁等。其实早期的商应该在河南的北部和河北的中南部,这个地方的文化体现出夏商文化的交融。山东的是夷人的文化。夏代与东夷关系密切。这个时期的文化叫做岳石文化。夏代的夷人发展的水平不低。这时候,原来红山文化的地区又有新的发展。往西有齐家文化。南面也有文化区。所以夏不是孤立的,同时也有很多地区进入青铜时代。但是夏的势力不是很大。商朝灭夏后,势力扩张,建立了更强大的王朝。商代早期的都城在郑州,内城、外城都很大,外城达25平方公里。出土了很大的铜鼎,人骨制作的工具的作坊。社会一步步阶级的对抗越来越厉害。到了安阳殷墟,殉葬人更多。但是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在矛盾中发展。中国文化是多元的,一统的,有矛盾,有竞争,是一个自循环自提高的系统。它起源于本土,而非外来的,它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外辐射,是重瓣花朵式的,多元一体。在中国的外部,都是弱势的文明,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巨大,而不是相反。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多元的,但是多元里面有一统,有一体。这种情况从文明发生的时候就开始奠基的。与世界文化相比的话就是一统一体的,典型的中国文化。有不同的一面,有相同的一面。从更高的层次看,还是一个统一体。中国文化“重瓣花朵”,中原地区就像重瓣花朵的一个花心,在中国的外部,都是弱势的文明,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巨大,而不是相反。在工业化社会之前,基本上就是这个格局。中国古代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区别:中国有中心,欧洲没有中心;中国有外围,欧洲没有外围。由于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于早期社会的影响。在早期,中国周围没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印度文化由于地理原因对中国影响不到。中国文化是独立的。边境地区的文化从来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特质,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在汉代,中国与外国有了大规模的对外交流。中国文化向外影响为主,而不是相反。中国文化一直处于多元一体的状态,多元就会有发展不平衡,有矛盾有竞争。只有注意了国家的统一,又注意了各个地区的特点的时候,国家发展才是最正常的。四、三星对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遗址。三星堆文明是青铜器文明,但与夏商周的青铜文明显著不同。其中,大型青铜人像、面具、神树最具特色,是中原文化不具备的。其实,三星堆也出土了铜簋、铜鼎。而且,其早期文化层出土的文物与二里头的非常相近,可见,三星对文化是受中原文化影响发展起来的,但是发展的方向与中原不同,发展高度甚至超越了中原。三星堆的特色不难理解,四川与外面的文化交流是有限的,经济状况又不错,必然有自己的特色。四川可以与云南有联系,但是也没有发现比三星堆更早的青铜器,所以说外来说靠不住。五、中国早期文明中的钺的作用钺,在商代和西周的一些金文里面,就表现为一种武器,也是一种刑具,它不太可能作为工具,不是礼器。六、夏文化、商文化各自的特征和区别:夏代这个时期,我们说是先商文化,在河南省的北部和河北省的中南部。商文化:河南。商文化的特点是,有很多的鬲,夏文化很少有鬲,通过鬲来判定商代文化的时期。在文化上地域分布是不一样的,但是不一样也不要过分强调。七、中国文明形成多元一体的原因提出的五大地区,都是早期文明发展比较高的地区,但是他们的发展模式很明显不一样,应该注意这个不同,这样就可以回答为何一些消亡,一些发展了,对中国以后的发展,可以得到借鉴。中原的确两个优势:(1)优越的地理位置。他在中间,可以博采众长。(2)与它本身的文化特质有关系,它的发展比较平稳,没有搞大的工程,也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去做像良渚文化那样的玉器。他把它最精美的,有最高技术水平,最高技术造诣的人就去搞这些,然后把它们王墓葬里一埋,这不全完了嘛。良渚文化后期很厉害,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影响很大。良渚文化虽然消亡了,夏商周又使它新生了,比如说雷文等。一个文化如何兴起,如何消亡?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这个我们不能敷衍了事,而且要仔细研究——何事发生在何地?何时发生的?何人来做的?因何而造成的?八、红山、良渚、屈家岭文化同时衰落的原因具体的原因不太一样。它们消亡的,是一个文化特质的消亡,而不是消失。我经常不用消亡,用衰落比较好。春秋战国的几个大国都在这几个地方兴起的。齐、吴、越、楚、晋等。所以不要轻言一个文化消失了,它们尽管一时衰落,但是文化的底蕴还在,它还有它的后劲儿,到一定时期,他又起来了。

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圈子。

我们是生活垃圾的搬运工

点赞给点鼓励吧!

空桑三宿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治好吧
专业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mishizx.com/xmfz/464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