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姜墓位于新密市曲梁乡五虎庙村西。
武姜,中国春秋时期郑武公之夫人,郑庄公、共叔段的母亲。如果大家看到前几天的推送,一定对这个女人印象深刻,郑国版“樊胜美的妈妈”:因为喜欢小儿子,协助小儿子谋反,企图害死另一个儿子。武姜由于参与共叔段之乱,遭到郑庄公流放,后来在大夫颍考叔的协助之下,武姜与庄公母子重归于好。此典故为我们贡献两个成语:不及黄泉无相见、其乐融融。
中国史上最偏心的母亲—武姜在东周时期,郑武公的儿子名叫姬寤生,他就是与周王室交换人质的郑庄公。郑庄公出生时是难产,吓坏了母亲武姜,因此武姜很不喜欢他,只宠爱幼子叔段。武姜多次让武公立幼子为王,可武公都没有答应。
待姬寤生成为郑国的国君后,武姜便请求将制(河南荥阳东)作为叔段的封邑。郑庄公说:“那里不行,因为制邑地势险要,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军事要地。”武姜于是该而威逼庄公,把京(今河南荥阳东南)封给叔段。京乃郑国大邑,城垣高大,人口众多,且物产丰富,庄公心里不肯,但碍于母亲的请求,也只好答应。大夫蔡仲进谏说:“京邑比都城都要大,不可作为庶弟的封邑。”庄公说:“这是母亲姜氏的要求,我不能不听啊!”
叔段到京邑后,号称京城太叔。他仗着母亲的支持,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积粮食,训练甲兵,加紧扩张势力,与母亲武姜合谋,准备里应外合,袭郑篡权。
郑庄公其实非常清楚母亲不满意他继承王位,对她与叔段企图夺权的阴谋也清清楚楚,但他一直不动声色。叔段在京城的反常举动引起了人们议论,大夫蔡仲又对庄公说:“凡属都邑,城垣的周围都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所以先王之制规定,封邑大的不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不和法度,您怎么能容忍呢?”庄公很无奈地说“母亲要这样,我哪里能避开这个灾祸呢?”蔡仲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给叔段安置个地方,不要让他再发展蔓延,一旦蔓延就难于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先等等看吧。”
郑庄公的一次次退让,促使叔段篡国称君的野心日益增长。不久,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的边境同时听命于自己,接着又把京邑附近两座小城也收入他的管辖范围。大夫公子吕对庄公说:“一个国家不能听命于两个国君,主公究竟打算怎么办?您如果要把君位让给太叔,下臣就去侍奉他;如果不让,那就请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生二心。”庄公则不温不火的说:“用不着除他,没有正义就不能得民心,迟早他会自取其祸。”
不久后,在母亲武姜的怂恿下,叔段亲率甲兵万人准备袭击郑都,武姜说好给他开城门接应。庄公得到叔段起兵日期的密报,说道:“该是动手的时候了!”即命令公子吕率两百辆战车讨伐叔段。京邑的百姓闻讯,纷纷背叛叔段。叔段大败溃逃,仓皇出奔鄢。庄公又攻打鄢,叔段外逃共国逃难,所以历史上又称叔段为共叔段。郑庄公因为母亲至于城颍,并发誓“不急黄泉,无相见也”,但是不久之后又后悔了,颍考叔献计说:“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庄公听了颍考叔的话后,采取了这一建议,于是与母亲和好。
来源:
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历史之家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