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研究机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北京正式发布《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这是继在《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发布之后,第二次正式发布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为加快工业强县(市)壮大县域经济提供典型示范和决策参考。
年工业百强县(市)分布于18个省份
其中,山东22个,江苏20个,浙江13个,河南9个,福建7个,辽宁、内蒙古各5个,河北、湖南各4个,湖北、陕西各2个,广东、安徽、山西、江西、宁夏、贵州、新疆各1个。
排名前十的县(市)分别为昆山市、江阴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晋江市、准格尔旗、龙口市、太仓市、慈溪市、广饶县,江苏共计5个县(市)进入十强,山东2个,福建、内蒙古、浙江各有1个进入。
中西部追赶步伐正加快
分省来看,苏鲁浙三省百强数量占比依然保持在50%以上,表明苏鲁浙三省县域工业经济对我国整体县域工业继续保持较大贡献。
从增减变化来看,内蒙古新增2个,江苏、浙江、河南、贵州、宁夏各新增1个,新进县(市)以资源型为主;浙江撤县设区提速,但进入百强数量增加,反映浙江县域工业竞争力在增强;辽宁因工业下行数量减少1个。
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在撤县设区步伐加快的背景下,百强仍保持为67个,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表明东部在我国县域经济的主体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中西部新增3个,反映中西部追赶步伐正加快;长江经济带受益于区域发展战略,进入百强的县(市)大幅增加;东北大幅减少3个,反映东北正经历工业下滑,亟待解决工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河南9县(市)入围领先中部在这份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中,河南有9县(市)上榜。巩义依旧保持河南第一的位置,在百强中位列第30位,其余几个兄弟县(市)皆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位次上均有所提升,可谓“齐头并进”,濮阳县首次入围。
工业强县(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国制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有助于培育充满活力、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济,提升承接城市功能转移和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
课题组建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壮大县域工业经济:一是创新驱动,加快补齐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短板;二是平台部署,推动建立各具特色的县域商业生态系统;三是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工业融入区域经济圈;四是数据先行,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分享大数据红利。
附1: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附2: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统计分析表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